![]()
|
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的微写作实践研究
作 者:张 晶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学校,陕西 咸阳 712000)
大
中
小
摘 要: 培养写作能力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对小学中段学生进行微写作训练,能够较好消除小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和能力。微写作训练要以目标为导向,以教材为基础,以课堂为抓手,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堂随课微写作训练和课外自由微写作训练,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从研读教材、目标定位、架设构思支架等方面进行课前准备,以设计驱动性任务、创设微写作设计情境入手,注重学生微写作多元评价,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关键词: 小学中段; 语文教学;微写作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微视频已成为新时代的产物不断诞生,“微写作”已经逐渐成为语文写作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风向标。小学中段是由“写话”转向“习作”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基础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作文,篇幅较长的大作文往往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写作时经常出现无从下笔、千篇一律、胡编乱凑的情况,但在课堂上进行微写作训练时,却思如泉涌,能创造出富有童心和诗意的微习作,微写作既能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情绪,满足学生随感而发的写作需要,又能加强与大作文的衔接,有效解决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提升作文水平。因此,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进行“微写作”实践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一、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实施微写作的意义
(一)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需要
小学中段是由“写话”转向“习作”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基础阶段。大部分学生在初学写作时都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害怕写不长,无话可写的现象时有发生,微写作化繁为简,将高深的写作理论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循序渐进,合乎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是彰显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
传统写作往往是教师提出要求,而学生只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尽一切努力去完成要求,无法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而微写作由于形式灵活、内容宽泛,能最大限度地彰显学生在写作中的主体作用。
(三)是调动学生写作兴趣的需要
微写作题材广泛,形式灵活,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写作的热情,拓展写作思路。微写作要求构思巧妙,语意凝炼等特点,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实施微写作的实践
语文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读多写,针对小学中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微写作应当结合小学中段语文统编教材,立足单元目标与语文要素,找出适合小学中段进行写作技能训练的单元;基于单元习作进行微写作训练序列化设计,采用课堂随课微写作训练与课外自由微写作相结合的方法,细化微写作训练板块。具体来说,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微写作实践研究可以分为课堂随课微写作训练和课外自由微写作训练两种方式。
(一)课堂随课微写作训练
统编教材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突出了语文要素,明确了教学任务和学生应该获得的语文素养。因此在进行小学中段微写作序列化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对小学中段统编教材中的课文进行筛选,根据单元写作主题和习作训练目标,将适合写作技能训练的单元及选文分年级筛选出来。其次,根据单元习作目标,探寻不同课文相对应的微写作训练点。最后,根据微写作训练点,形成微写作序列化教学设计,通过微写作的练习突破单元教学的难点,在一次一次的巩固练习中实现单元写作目标,习得写作技能。
(二)课外自由微写作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随课微写作训练后,教师就可以将微写作训练逐步调整为原创写作,即课外自由微写作,对小学中段的学生来说,微写作的形式可根据文章的题材或习作单元的主题进行自由分类。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是写日记,就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进行“微日记”的创作,“微日记”没有特定的主题,没有条条框框来禁锢学生的思维。从“微”字出发,它可以是一个微镜头,聚焦一天中的某一个场景; 可以是一个微心情,描述某一时刻的喜怒哀乐; 可以是一个微发现,记录对某一现象的观察研究; 可以是一朵微火花,捕捉某一瞬间的灵光闪念; 也可以是一个人物,三言二语就可以勾画出人物的形象特点。所以,每周一次的“微日记”,不求量多,只求质高,鼓励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用手中的笔记录生活细节。也可以结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课外自由微写作训练。如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现代诗单元,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已对现代诗有了基本的了解,这时,就可以发动全部进行“微诗集”创编,以班为单位,收录每个学生一首原创的小诗,创编小诗的过程就是微写作的另外一种呈现,这样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容易获得写作的成就感,创编“微诗集”的过程也可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在小学中段语文教学中实施微写作的反思与体会
(一)教师要静心研读教材,关注学情
教师是施教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辅助者。首先,教师前期要做到静心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找出每课或每单元可以进行微写作训练的点,并制定出微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流程,引导学生展开多样化的微写作训练活动。其次,教师要关注本班学情。设计的微写作训练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加强对微写作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研究,根据不同学段学生成长的需求和特点开展研究。
(二)微写作的目标定位要准确
微写作的目标定位要准确,不可过大,更不可随意化。微写作训练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规避不足,使目标微化,聚焦单项训练。为了使微写作更符合学生的学段特点,加强微写作与大作文的融合促进,可以依托教材基于单元习作进行微写作序列化设计,这样一来可以有效解决教师教学随意化的问题。
(三)设计驱动性任务开展微写作
任务驱动是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支点,是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也是学习成果的形成过程。在实施微写作的教学过程中,设计适用的驱动性任务,让学生最大限度地选择个体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擅长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体现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为不同的学生达成目标提供多样化的路径,这样是有利于因材施教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2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李吉林.李吉林和情景教育学派研究[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3]王荣生主编.写作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7-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