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双减”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作 者:王朝荟
(攀枝花市成都外国语学校,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大
中
小
摘 要: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教育行业是一场巨大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对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影响。而对于双减政策的落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用行动,也是减轻学生可以压力,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初中数学学习的关键所在。故此,本文在这种背景下从双减政策的视角出发对初中数学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探讨为初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带来一些值得参考借鉴之处。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教学思考
引言
对于双减政策的内涵和要求,是每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都应当去深思和研究的问题。教师应当在响应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课外补习负担和专业负担的基础上,立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阵地,对当前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构建更加高质量的初中数学课堂教育体系,本文基于此尝试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
一、坚守数学课堂阵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双减政策的推行与落实使得各种向外培训机构得到了有效的整改,对于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产生了积极影响。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更加需要教师坚守数学课堂主阵地。在这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注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习重点内容的掌握,并将重难点知识设计成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去探索寻找更加有效的解决任务的方法。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层层递进的引带动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圆的对称性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去思考回应之前学习过的轴对称图形的相关定义。并让学生回答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圆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圆的对称轴以及圆有几条对称轴等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具有这个显著的递进性,通过问题的引导和驱动学生展开思考和自主探究。在这基础上通过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可以考虑通过动手实践自己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并将其裁剪下来,来让学生通过自己折叠的方式尝试发现圆的对称性。从而通过这种思考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并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感受到初中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拓展学生思维活力
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深入,对于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呼声越来越高。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考虑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在教学思路上更要做到灵活丰富,来引领学生数学思维活力的拓展。对此,教师可以考虑这是初中数学课程中引入思维导图。初次可以由教师对学生进行示范和演练,让学生观察教师是如何将一堂数学课中的内容绘制成清晰明了的思维导图。除了在今后的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有意识的绘制适合自己巩固理解的思维导图的习惯,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数学学习的脉络,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灵活发展。
例如,在进行初中数学统计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整个初中阶段的统计涉及很多部分的概念。如果在教学时教师能够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那么无疑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与统计相关的思维导图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和颜色,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在选择核心词时学生也可以以统计中的相关核心概念,比如百分率可以进一步细化出与百分率相关的包括折扣、税率、合格率利率等相关的应用分支。
三、尊重学生客观差异,布置课后分层作业
双减政策下需要教师改变传统书面、机械的初中数学作业现状。同时还要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考虑学生兴趣进行专业设计。实现对学生进行精准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完成作业有所提高。对此,教师就必须要改变现有的设计思路和理念。要尊重学生客观差异,设计出更加具有开放性的实践分层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动手、动脑的方式进行调查和操作,从而进一步在这过程中体现出对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同时,通过布置课后分层作业既能够有效减少学生专业的数量,也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例如,对于班级中数学学习水平比较优秀的学生,教师应当考虑结合他们的学习需求,设计发散性的作用:比如,让学生在课后完成一次数学社会调研,让学生自己亲自经历运用数学知识来调查身边实际问题的过程,让数学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于数学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教师就可以考虑在课后让他们通过开放性的作业在巩固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布置一些提升数学思维的题目,逐渐提高这一部分学生的数学水平。而对于班级中数学学习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应当进一步帮助他们加强对于基础知识的夯实掌握,并鼓励他们在课后可以与数学水平较好的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实现共同进步。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的实施是国家对教育体系的重要改革,初中数学应当积极适应双减政策的内涵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数学对于培养学生们思维和能力有着很大的作用,只有教师适应了政策的变化,对初中数学进行积极探索,才能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邸晓茹. "三精三有"促"双减"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探索[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2(5):26-28.
[2]沈木勇. "双减"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J]. 中学数学,2022(2):91-93.
[3]范捷. 增效减负 落实“双减”——“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增效减负[J]. 读与写,2022(28):145-147.
[4]梁红姐. 谈"双减"呼声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22(11):81-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