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构建优质班级

浅析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构建优质班级

作 者:方戊焕 (广东省惠东县铁涌燕岭小学, 广东 惠东 516300)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小学教育被高度重视起来,尤其是在品德教育方面,更加被家长老师们所重视,可是目前针对德育管理的重要性,老师们往往是忽视的,更倾向于学习成绩的重视,而在德育教学管理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老师们并没有帮学生们树立好道德的观念,也没有对学生们的成长方向做出正确的引导,也就是说,老师根本没有重视起德育的教育,本文就如何加强小学班主任道德管理,构建优质班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构建;优质班级
教育改革对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促进了小学德育的发展,为提高德育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体验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在具体教学活动中,班主任应充分考虑学生道德水平和农村教育教学现状,准确把握学生的整体特点和个人偏好,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环境,构建优质班集体。
一、加强德育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道德意识管理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校园暴力低龄化。这一现象十分明显,校园伤害事件频发,这也反映了加强小学德育管理的重要性。教师和学校要通过正确引导,加强德育教育,真正把全面素质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
其次是如今信息非常发达,通过上网,小学生可以接触到很多良莠不齐的信息。但是他们还处于又处于年纪比较小的阶段,没有很好的判断力,不能明辨这些信息里的价值导向是否正确,不良的信息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加强德育管理工作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抵制这些不良文化,对于小学生的冲击给他们营造出良好的成长环境。
最后是小学阶段,这是他们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有利于班集体中每一个学生的人生发展。当班集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比较好的德育意识的时候,那么构建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二、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可以实行的措施
(一)营造良好班级氛围,促进学生思想熏陶
在小学阶段,学生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习和生活,可以说班级是其第二个家。因此,班级氛围的好坏对于学生思想觉悟的发展以及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决定性影响,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其有熏陶作用和约束作用,当其置身于思想与道德观念高尚的班级氛围之中,不知不觉地就会对德育产生兴趣,从而激发起其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学习的积极性。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与德育相关的课堂活动,也可以在班级墙壁上张贴互帮互助、热爱集体等与德育教育相关的名言警句,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他们,提高他们的思想意识[1]。例如,当班级学生不爱学习上课不注意听讲,在座位偷偷画画时,班主任应当理性看待其消极上课的问题,通过其爱好画画的优点,引导其为班级绘制“珍惜时间,认真听讲”为主题的板报,改善班级和学生的思想教育氛围,通过绘制板报使其重新建立起自信心,并且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利用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其不爱学习的消极因素,进而促进其树立热爱学习,团结班集体的思想观念。
(二)完善班级管理体制,增强学生的主人意识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学生往往被迫接受管理,这样的机制不利于学生接受相应的管理方法,进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产生冲突心理。另一方面,这样建立机制的方法也不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力性,建立的机制也不够完整。因此,班主任可以赋予学生建立机制的主导权,让学生自主构建班级管理机制,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他们更容易接受班级管理系统,这有助于他们提高管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还需要引导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提出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2]。
例如,在谈论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时,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围绕主题谈论自己的经历和经历,这样他们在讨论过程中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有助于学生加强对不文明现象的理解。同时,班主任还可以让学生讨论不文明现象的影响,让他们在了解不文明现象基础上,更深入地理解不文明现象对生活的影响。之后,班主任可以让他们通过相互选择,以小组的形式选择最佳个人进行讨论,让学生代表小组到平台上表达相关意见,然后结合这些意见改进管理方法。最后,教师可以总结这些管理方法,让学生加深印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三)严格规范自身言行,树立思想教育榜样
班主任由于其特殊地位,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认同感,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的思想发展和生活状况。因此,班主任应当严格规范自身的言行,加强自我道德修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思想教育的榜样。在平时,班主任应当在班级阅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关的优秀书刊和杂志,提升自身思想觉悟的同时,自然地引导学生阅读同类书籍[3]。另外,教师也应该学会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利用自身优势来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对其进行德育熏陶。例如,在班级学生随地乱扔垃圾,不及时打扫班级卫生使得班级臭味熏天时,班主任应当以身作则,自己先拿起扫把打扫卫生,收拾班级里的垃圾,当班级学生看到教师打扫卫生时,也会受到感染主动投入到打扫工作当中。同时,班主任还要长期坚持此类活动,引导其理解做事要注重持之以恒,不能随随便便就放弃的道理。
(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给予学生足够尊重
学生普遍出现心理素质差的情况,这与其年龄有很大关系,学生在离开父母,刚刚入学的时期,是非常需要班主任的关心和尊重。针对这一因素,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更应该在班级的管理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关心,要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是能够看到学生一举一动,从而能够更好去表现自己[4]。除此之外,班主任也应该从多方面去观察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去做好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例如,每个班级都有几个比较好动调皮的学生,对于这种类型学生,教师就不能上来就劈头盖脸地进行批评。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平等的交流,了解学生实际的情况,然后再根据情况、原因不同,选择恰当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让这部分学生不再调皮捣蛋,认真听话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五)开展思想道德班会,引导学生思想转化
班会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通过班会可以对全体学生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和管理。班主任应当认真把握每一次的班会,精心设置班会的流程和每一环节所要涉及的内容,实现班会的高效性。班主任可以在班会过程中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分享故事以及展开讨论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从而激发其参与班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其思想觉悟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例如,在班会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讲述自己最近发生的趣事,根据学生讲述的关于回家帮妈妈做饭的故事,赞扬其孝顺父母的良好品质,进而引导其在平时应该多关注自己的父母,学会感恩的同时也要学会分担,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改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其孝顺父母,尊老爱幼的意识,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
(六)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其实学生心理问题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最容易忽视的地方,这样一来,很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需要班主任对此特别关注。这个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年龄较小,在发展过程当中心理问题很容易发生各种变化,所以班主任应该要具备专业心理教育能力,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站在学生角度上去考虑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学校的环境当中感到舒适,由此来喜欢上学校,不会对学校产生厌烦,这有助于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班主任也应当对自己的角色进行一个重新认知。不仅要将自己放在学生管理者的位置以及知识传播者位置,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也有着重要的辅导作用。学生在上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当前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要有一个总体认识,然后去加强自己专业知识,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遇到各方面的心理问题,对学生进行特别爱护。
(七)加强学科教学渗透,提升德育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注重其思想道德水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成绩较高而德育水平较低的状况,因此,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不是短期内可以实现的,也不是仅仅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就可以达到较好效果的,是需要在所有学科学习过程中不断融入不断加强的过程。在学科教学有效结合德育的过程中,班主任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能够提高德育的渗透效果,对于学生通过课堂进行德育吸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班主任应当积极与各科教师交流寻求配合,请其结合学科特点,自然地将近期德育主题渗透于课堂教学中。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除了将班级建设成学习优秀班级之外,也要加强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其人格的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氛围,也能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减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负担。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能够帮助其培养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不仅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创造坚实的根基,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有力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绪林.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构建优质班级[J].2021.
[2]胡江花.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构建优质班级[J].女人坊,2021(16):1.
[3]刘观兰.加强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构建优质班级[J].2021.
[4]杨志,刘利先.浅析加强小学班主任管理,构建优质班级[J].学周刊,201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