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装备教学的院校部队联教联训探讨
作 者:张 莹 王晶横
(空军航空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2)
大
中
小
摘 要:院校部队联教联训是解决当前院校新装备教学中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装备教学的院校部队联教联训的内涵特征及作用,提出了院校部队联教联训的基本思路,教学目标和实施步骤,构建了院校部队联教联训模式;结合教学实践,指出了当前装备教学的院校部队联教联训应把握的问题。
关键词:装备教学;联教联训;教学模式;实践
军队院校装备教学是为部队培养大批懂原理,会操作,能指挥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多方面原因,院校装备教学存在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力量薄弱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院校部队联教联训,能有效发挥部队院校理论基础好,部队有实际装备,熟悉学员的岗位任职需求以及实装训练经验丰富的优势。开展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对于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新装备战斗力的生产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装备教学的院校部队联教联训的内涵特征及作用
(一)院校部队联教联训的内涵特征
装备教学是将装备的理论知识与使用技能传授给学员,使其形成岗位任职能力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学员毕业后能满足岗位任职需要。这就要求教员不仅要向学员传授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员的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技能。但院校因装备教学资源不足,教学力量薄弱,实践性教学环节无法实现,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解决院校装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整合院校和部队优势资源,共同为部队培养人才,新装备教学须实现院校部队联教联训,其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以学员毕业后到部队的岗位任职为基本指向,融“部队需求”和“个人发展”于一体,符合军队转型建设和“能打仗”、“打胜仗”的标准对军事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二是以学员毕业即可上岗工作为基本目标,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符合部队建设的根本要求;三是以装备理论知识为基本内容,融“理论学习”“实践技能”于一体,符合部队任职岗位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四是充分发挥军队院校,和部队各自优势为基本途径,融“装备教学”、“教员队伍建设”和“服务部队”于一体,符合新时期对军队院校办学育人的根本要求。
(二)院校部队联教联训的作用
1.有利于解决院校装备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院校部队联教联训,院校可带领学员到已经列装装备的部队组织实装实习,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员所学理论知识得到强化,操作技能得到培养,岗位任职能力得到提升。在当前院校装备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开展院校部队联教联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解决当前军队院校教学内容与学员岗位任职需求结合不紧密的问题。由于当前军队院校教员队伍存在部分教员无部队任职经历、到部队代职质量不高、调研不经常等问题,教员对部队情况不熟悉,特别是对装备列装单位的训练、管理及保障等情况不了解。这种情况使教员课堂教学中往往只能照本宣科,说话没底气。通过部队院校联教联训,院校教员可走进装备列装部队,熟悉部队、熟悉装备、熟悉岗位,密切与部队官兵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学员的岗位任职需求,使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能更好的贴近部队、贴近装备、贴近岗位。因此,部队院校联教联训有利于解决当前装备教学与学员岗位任职需求不紧密的问题。
3.有利于解决当前军队院校装备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教员是实施装备教学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员的能力素质直接决定了装备教学的水平。目前军队院校教员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分青年教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基础理论扎实。但装备结构复杂、信息化结构高,涉及大量新技术和新器件,要求教员必须提前熟悉新装备。即使补充相关专业知识,调整知识结构,不仅要懂理论,还应会操作,会维修检测和排查故障。院校部队联教联训是提高教员装备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是教员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强,通过联教联训,可较长时间接触装备、熟悉岗位,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又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这些对教员的教学工作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
二、新装备教学院校部队联教联训模式的构建
(一)基本思路
为解决院校装备教学部分专业无实装、教员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院校与部队联合开展教学训练,共同为部队培养人才,即在军队院校开展装备理论教学,主要学习装备的结构、原理、使用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为实装实习奠定理论基础。部队装备实习实践由院校教员带领学员到装备列装部队,院校教员和部队基层优秀骨干共同组织实施,主要让学员结合专业岗位学习装备的操作使用,巩固院校所学理论知识,强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其理论联训实际的能力和岗位任职能力。
(二)教学目标
院校部队联教联训的目标是充分发挥院校和部队的各自优势,提高装备教学质量,为部队培养大批满足岗位任职需求、适应部队建设发展的优秀军事人才。同时,通过联教联训还可以促进院校教员与部队官兵的沟通交流,密切院校与部队的关系,为提高教员队伍建设质量和部队官兵的理论水平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
(三)实施步骤
院校与部队联教联训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提出需求、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总结四个环节。
1.提出需求。提出需求是开展联教联训的关键环节。在上级教学任务下达时,院校教学实施单位应根据即将承担的装备培训任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向上级机关提出联教联训的任务需求。需求中应明确联教联训的单位,所需装备,培训人员的层次、数量,联教联训的时间等。
2.教学准备。联教联训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摸清学员的部队岗位任职需求。通过派教员到装备部队代职、调研、参加任务等形式,让院校教员与部队基层官兵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了解毕业学员的工作情况,摸清学员的岗位任职需求和能力标准,为装备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装实习提供支持。二是开展针对性的理论教学。学习理论是掌握装备操作使用的基础。理论授课应突出学员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了便于学员理解,应充分利用装备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增加学员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实际装备训练打下基础。三是与部队沟通协调联教联训相关事宜。组织学员到部队 开展实装实习之前,院校应与部队协调联教联训的相关计划安排,明确到部队实装训练的人员、内容、时间及相关需求,让部队做好装备、教官、食宿保障等方面的准备。
3.教学实施。教员带领学员到装备部队开展联教联训实习。实习过程中,教员应与部队人员充分沟通、交流,依据部队任职岗位和实习大纲规定的内容与要求开展实习。要遵守部队装备组训方法,按照先分解练习后连续动作、先单个实习后协同实习的顺序实施。在训练过程中,教员应结合实习内容安排学员复习理论知识,以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根据训练进程,院校教员和部队教官还应根据实习大纲要求,联合组织对学员的实习过程进行考核,给出训练成绩。通过考核,既能够调动学员的训练积极性,督促学员训练,还能掌握学员的训练情况,评价训练效果,为下一步提供努力方向。
4.教学总结。教学总结是联教联训实习的最后阶段,院校总结的目的是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分析和评价教学效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制订改进措施,为进一步提高联教联训质量提供依据。部队总结的目的是根据联教联训实习情况,分析教官助教、学员实装实习情况及后勤保障的实施情况,及时就相关事宜与院校沟通交流,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院校部队联合培养优秀军事人才奠定基础。
三、装备教学院校部队联教联训应把握的问题
(一)准确把握学员的需求
装备教学直接面向装备已列装或即将列装的部队官兵,包括军官、士官等多个层次,他们所从事的岗位不同,对装备知识的需求不同,关注教学内容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因此院校教员要加强与部队的沟通交流,准确把握培训对象的需求,院校部队联教联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组织计划上做到有的放矢、科学安排,才能使培训目标得以实现。
(二)注重对学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装备教学属于军事职业教育范畴,目的使提高培训人员的岗位任职能力。军队院校在安排装备理论教学和到部队联教联训实习时一定要按照学员的岗位任职需求展开,培养其岗位任职能力的同时,兼顾其长远发展。装备理论教学内容要与联教联训实践性教学相统一,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促进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从而提高学员理论知识向岗位实践的转化能力,实现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只有这样,学员将来在本质岗位上才能不断创新,成为操作使用装备的行家里手。
(三)着眼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员队伍
教员的能力素质是影响装备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带领学员到部队联教联训是培养学员能力素质有效途径。院校各级领导和机关应加强对教员对部队联教联训的组织领导,通过联教联训,对潜力大、责任心强、干劲足的骨干教员特别是中青年教员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学习装备、熟悉装备、操作使用装备、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员队伍。教员队伍的能力素质增强了,教学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四)加强与上级机关和部队的沟通协调
院校教员带领学员到部队联教联训实习,涉及到不同的单位,需协调人员、车辆、装备等多方面内容,特别是当学员人数较多时,到部队实习还会影响部队的正常工作,给部队食宿保障带来一些困难。因此,院校在组织联教联训实习的过程中,应加强与上级机关和实习单位的沟通交流,密切协调,明确好相关需求,院校部队都要积极做好人员、物资、器材等方面的准备。实施过程中,严密组织,确保人员、装备安全,才能把院校部队的优势整合在一起,保证联教联训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院校部队联教联训能够整合院校和部队的优秀力量和资源,共同为部队培养人才,从而有效解决院校在装备教学中存在的无实装、教学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虽然在联教联训实践中可能会存在很多困难,但只要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定会使院校部队联教联训成为提升院校装备教学质量、推进部队建设的一把“利器”。
参考文献
[1]王学成,朱四华,戢治洪.军队院校新装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海军院校教育,2014(4):42-44
[2]谭伟平.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深入推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怀化学院学报,2010(10):112-114.
[3]秦建华,曹雨平.高职教育“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7(4):62-65
[4]苏志刚,郑卫东,贺剑颢.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机制策略创新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5):147-151.
[5]叶曲玮,袁东光,贾薇.职业教育办学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07(7):106-109.
作者简介:
张 莹(1979——)男,汉,吉林长春人,研究生,讲师,空军航空大学航空基础学院,从事航空救生专业 。王晶横(1978-) 女,汉,吉林长春人,研究生,助理实验师,空军航空大学航空基础学院,从事航空救生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