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动”与“静”的完美结合让小学德育课堂更精彩

“动”与“静”的完美结合让小学德育课堂更精彩

作 者:项王椰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钱库镇第三小学,浙江 温州 325804)

摘   要: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格是通往成功的基石,也是实现健全人格构建的关键。因此,基于这一教育情况,小学德育教师不断探寻在“动”与“静”充分结合的基础之上,促进小学德育教育课堂实现更加精彩和有效的教育发展。对此,文章基于小学教师所开展的德育教育,如何在动静结合之中,将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大,使得教育实现最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并展开具体的研究。
 关键词:“动”与“静”;小学德育;精彩课堂

引言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感也是对学习效果的良好保障,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不管教师的教学多么精彩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没有真正的切身感受到知识带给自己的力量,那么教师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好的。教师在活动开展中,向学生施展动态教育,不仅能够促进课堂教育氛围更加活跃,还能促进教育实现更加科学化的创新。                                                   一、在游戏活动开展中,促进德育教育的“动”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课堂打造成一个精彩而又充满乐趣的课堂,学生才会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在教师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内容也一定是需要具有启发意义和深刻的,只有教师帮助学生从内心上充分明白和懂得专业的德育知识,将德育知识学习到一定境界,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玩,对于新奇的事物也会很感兴趣,因此,在小学教师所开展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充分明白学生是非常具有可塑性的,学生处于小学阶段,思维灵敏,价值观念还没有得以形成,那么教师也可以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向学生灌输更多的积极思想观念,深化学生的内心。因此,在教师以“动”为教育主体开展教学时,首先就需要基于一定的实践教育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充分融入到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开发智力,启发思维,在内心上得到更深层次的启发,使得德育教育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活跃[1]。例如,当教师讲解《做好我自己》的德育课程知识时,教师可以在“击鼓传花”的游戏活动设计中,开展活跃式的德育课堂教学,教师任意选择一名学生主要负责击鼓的部分,再播放一首欢快的儿歌,学生随时可暂停,而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其他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传花,在击鼓的同学按下歌曲暂停键的时候,花停留在哪一位同学的手上,就让这一名学生站在讲台上,发表“正确认识自己”的讲话,可以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特长或者自己的不足和缺点,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等等,而剩余的同学要对他鼓掌和赞美,在两三名学生做出“正确认识自己”的讲话之后,教师也就可以将课堂教学更多的引入《做好我自己》的德育课程知识教学了,在其中,教师教会学生正确的行为准则以及一些与人交往的基本礼仪,在大多数小学生都会出现的常见错误上,进行细致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得教育的“活”得到更全面的落实。
二、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中,融入“静”的德育教育
教师结合静态教学与动态教学,实现“动静结合”的两者融合,教师对学生所开展的德育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让学生可以在切身体验的活动中,不断培养自身的思想品德,在各种行为约束和锻炼引导下,在自己的内心构建更加完整的思想体系,懂得正确的行为准则。从而,学生健全的人格也能够得以建立和不断发展,学生在对于德育知识学习的课堂体验感也更佳。因此,教师不断寻求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动”与“静”的教育形式结合之下,促进德育教育的多样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教育也就可以实现更加灵活的发展与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动”与“静”其实是一种相对立又统一的状态,教师精心设计的德育课堂,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而在一种“静态”式的教学中,是更加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其中的[2]。只有教师将一定的德育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后,引导学生针对有关德育知识的问题以及相关德育知识概念和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问题解决,学生才能够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做出主动思考,也就是一种静态式的教学。思考的过程,需要学生充分调动大脑的各种思维,整合所有所学习的德育知识,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帮助学生在德育知识学习方面实现更加有效的突破与进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会更加具有创新性。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基于动态教育,首先与学生进行生动活跃的课堂教育互动,针对某一德育知识点展开讨论和分析,而后,教师应当将教育立足于静态教育部分,引导学生开展安静和独立的思考。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安静的思考空间和足够的思考时间,在良好的教育环境创设中,使得学生在思考中得到更加正确和有效的答案。在学生的主动思考过程中,学生对德育知识学习和认识见解也就更加深化。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动”与“静”完美结合的新型教育方式,在两者相对立又统一的教育情况下,实现课堂教育的精彩融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一种更加开放和多元有效的教育指导下,实现更深刻的德育知识学习和吸收,还能促进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实现更深层次的教育突破与改进,懂得实际的动静态结合教育方式,准确把握学生思维,将科学的教育施展给学生,实现教育的双赢局面,巧借“动”与“静”的完美结合让小学德育课堂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 朱红霞. "动"与"静"有机结合,让语文课堂更精彩[J]. 中学语文, 2015(8):73-74.
[2] 徐静.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r——管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启发艺术[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8, 000(00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