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我国对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通过文化的传播和渗透,不仅能够让更多群体了解我们的文化,提升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同时也可以为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建立广大的群众基础,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小学语文是增强少年儿童对传统文化了解的重点学科,而阅读是获取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加大传统文化相关的阅读教学力度,将其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行传达,同时发扬优秀的精神、学习优秀的品格,对于小学生知识的积累和人格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阅读教学;对策
前言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世界文化的融合性也在不断增强,我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大国,需要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尤其是将少年儿童这一群体重视起来,他们是未来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肩负着重要使命。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语文学习中呈现传统文化的形式有很多,例如古诗文、经典名著、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等,而要想了解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阅读是一条必经的途径,也是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适应的途径,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和认知水平。由于部分小学生的阅读量不够大,同时阅读面也比较窄,语文教师可以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利用传统文化的内容来实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启和丰富,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了解传统文化,并学习怎样才能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引导小学生为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付出自己的努力。
一、阅读古诗词,丰厚人文素养
古诗词凝结了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语言表达上朗朗上口,适合小学阶段年龄的孩子们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个能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在阅读古诗词的基础上开展更深一步的理解和背诵,可以让他们增强对古代文化的感受,也是一种学习古人优秀精神、坚韧品格的方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写景的、写人的,有表达豪情壮志的,也有抒发忧愁哀思的,还有反映社会现状的,但无论是哪一种风格或类型的古诗词,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宝贵的学习材料,是他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除了语文课本上的古诗词,还有大量的课外古诗词也值得学生去阅读,教师可以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去实现学生古诗词阅读量的扩展,在教学了教材中的古诗词后,及时运用相关联的、类似的课外古诗词进行延伸教学,这样对于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有用。例如,在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时,课本中选择的是广为流传的第二首,同时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脍炙人口,被公认为是对西湖的准确评价。在教学完成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第一首诗,同样也是描写西湖,但是引入了“客人”和“水仙王”这两个用于侧面烘托的角色,而不是直接描绘西湖的美景,将两首诗结合起来进行解读,既可以领略作者笔下的西湖,同时也能够体会出与西湖有关的传统文化。
二、阅读寓言故事,启蒙品格养成
寓言故事是我国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它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情节曲折的故事,既带给人阅读上的丰富体验,同时还可以阐释许多道理,让读者从中受到启发,进而不断反思,在阅读中完成自我提升。小学生年龄小,适合阅读语言通俗易懂且篇幅较短的文本,这样可以让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及时理解文本的意思,也可以避免因篇幅过长而产生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寓言故事趣味性强,同时篇幅也比较短小,符合小学生的心智年龄,也包含了很多传统文化的知识,十分适合小学生去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寓言故事带领学生阅读,让学生从中收获多样的道理、学习优秀的品质,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例如,在教学《亡羊补牢》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草原上牧羊的视频以及羊圈的照片,这样可以让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同时准确理解《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中羊圈是怎样破了一个窟窿,补上这个窟窿后为什么狼就进不去了,使学生在形象化的内容中认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这个道理,并在生活中积极去践行,提高自己的品行。
三、阅读习俗文化,激发传承兴趣
传统节日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方式,许多我国独有的文化和习俗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节日流传下来的,并随之附有相关的起源故事、人物传说等等,能够让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存在,也可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在庆祝节日的时候树立家国情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节日这个元素融入到阅读教学中,以此为契机来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让学生充分学习丰富多彩的习俗文化,将多姿多彩的文化传承下去。例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时,教师带领学生了解泼水节的起源,有哪些有趣的节日活动和习俗,与学生一起观看傣族人民庆祝泼水节的视频,从而营造愉快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可以感受文字中那种欢快又喜悦的心情。然后,教师再为学生选择一些课外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读本进行推荐,节选一些有趣的片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更加丰富的了解,不仅仅是大众都熟悉的节日,还有许多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对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宝贵财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了解和传承不在一朝一夕,同样,阅读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和积累的学习活动。因此,将阅读与传统文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实现学生阅读量的提升、阅读面的扩展,让学生既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够不断丰富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最终可以实现多个教育教学目标的落实。
参考文献
[1]杨陶玉.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科学咨询,2021(11):258-259.
[2]张敬.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3):88-90.
[3]杨芬. 探究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J]. 散文百家,2021(2):47-48.
[4]王艺伟. 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策[J]. 读与写,2021,18(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