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熊青红 (吉水县第二中学,江西 吉安 331600)


摘   要: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应用特别多,尤其是高中数学,而且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高考能有个好成绩,而数学在高考中占的分值很高,想要取得好的总成绩,学好高中数学是非常关键的。分类讨论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效果不错,不比较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小问题,降低难题的难度,让更多的人掌握了知识点,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深入学习更多的知识点。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类讨论;教学应用

引言
通过应用分类讨论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我们得出一些经验和教训,进行改进完善,从而让此方法更好的应用到教学中。分类讨论的思想可以应用到很多学科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教学方式,不单适用于数学,只要涉及到a复杂的学习就可以应用分类解析,分类解析可以降低知识点的难度,让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降低了整体解题的难度系数,而且不同的分类方式,解答的过程也不同,所应用的方式和步骤也不同,以此可以锻炼学生对于不同的知识点的掌握,从而提高学生总体的解题能力。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分类讨论思想存在的误区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很普遍,但是不是都能有很好的效果,不同层次的学生适用不同的分类方式,如果老师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也是得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还有就是这种方法需要老师和学生在课后做一些准备工作的,学生做了和没做的效果也是不同,如果老师没有考虑到也会影响掌握情况。具体我们进行了一下研究:
(一)问题分类方式过于死板
问题分类都是由高中数学教师进行完成,加入老师自己的教学观念比较多,多年的教学,思考问题惯性导致了在制定分类方式上的拘泥于传统方式,考虑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够记住各个知识点,不去考虑知识点的理解性。教师结合学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对问题进行灵活的分类,制定出符合各类学生的学习计划是非常关键的。
(二)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分类讨论教学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不能一视同仁的用一种教学方式,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速度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同学之间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造成理解能力的差距,教学只是一个速度的进行,不去考虑这样的差异,就会有一部分同学跟不上,有一部分已经很熟练,只能有一部分能适应,就不能顾及到全部的学生,长此以往有一部分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没有了。因此只是对数学难题本身进行分类是不够的,还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需要老师们灵活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三)问题分类由数学教师主导
每个责任心强教师都能做到综合掌握学生们的综合水平,可是能做到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老师主导问题分类就不太准确的针对每个学生,而且没有加入学生自己的参与,学生在学习过程就比较被动,所以在问题分类需要学生应该是主要参与者,老师辅助就行。问题得到解决后,再学生们进行对知识点的总结记录加深记忆和知识的巩固。
二、对分类讨论教学方式的改善
众所周知好的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催化剂,适宜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整体学生学习热情的燃点。分类讨论教学在当今教育界是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运用得当会起到不错的效果,如果没有摒弃之前固有的教学理念那此方法便发挥不出来他最佳效果了。
(一)将学生进行不同层次与能力的分类
分类讨论是对问题的分类,是对解题步骤的分类,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不应该有歧视的行为,并且征的学生们的同意,自愿完成分层次。分层是根据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解、接收能力的强弱,还有是否有独立思考的习惯来进行的。
老师在进行分类讨论教学前,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尽量做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并把每位同学的情况进行总结,并明确告知学生本人,进行一一的沟通和讲解。协调学生们自己完成分层,这是分类讨论教学有效推行的重要的前期工作。
(二)将相关性与难度系数进行结合来分类问题
数学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本身的知识点的逻辑性也是非常强的,想要解答好一道难题需要运用大量的基础知识点,而且知识点都是有联系性的。于是我们在进行分类讨论前需要把难题按照难度系数进行分类,再根据难题解答过程涉及到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难题进行上面细致的分类后,再根据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分配相符合的题目。这样学生的能力更有针对性的得到锻炼。
(三)听取学生们对分类讨论的意见
我们老师时刻要提醒自己教学目的是什么,只有教学目的明确了才能事半功倍。老师是教书育人的人,那教学目的当然是把知识教授给每位学生,把中国博大精深的知识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相信每位老师也是非常乐意倾其所有的教授学生的。教育目的很明确,可是学生这个接受知识的主体意见总是容易让老师们忽略了,给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的机会特别少,一般教学都是老师讲学生们被动的学。分类讨论教学应用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陷,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老师们作为旁观者来听取学生的意见也是不错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被动变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三、结束语
分类讨论教学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能看出具有一定的教学优势,这种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很强,学生的积极性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很多,能够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既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了他们的自学能力。我们的教育最终目标不就是让每个学生最终都能有自学的能力,然后能有终生学习得能力吗?这才是教育的目标吧,而不是填鸭式应试教育,走出学生时代的人继续学习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唐文.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27):119-120.
[2]崔胜军,雷晓林.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36):127.
[3]姚建刚.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21(08):72.
[4]张莉.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分类讨论思想的有效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1(16):139-140.
[5]王玉玺,曹云鹏.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5):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