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区面对学校教研的现实困境、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教师成长路径的要求,借助区内小学数学名师团队的力量,构建“滚雪球”式团队研修,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的行动研究和实践活动,有效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运用“二式”推动机制,组建“雪球”成长联盟;二是建立“四有”运行原则,驱动“雪球”持续运转;三是采用“三备多磨”研究范式,增强“雪球”的凝聚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名师引领;“滚雪球”式研修;专业发展
团队研修,是一种以团队为内核的教研模式,一直受到古今中外教育学者的关注。古有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近有霍德提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理念①。可见,构建共同体,进行团队研修,能够促进教师专业进一步提升。而名师引领下的“滚雪球”式研修就是属于团队研修的一种,它是指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以名师所在的学校为核心组建研修团队,传播教师研修理念和活动可以像滚雪球一样,由小变大,从个体到团队再到集体,以点带面,带动区域教师的专业发展②。本文将阐述本区域为什么推动名师引领下的“滚雪球”式团队研修,以及如何去驱动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同行探讨。
一、开展小学数学“滚雪球”式团队研修的迫切需要
(一)学校教研的现实困境。
本区除城区以外大部分都是学校农村,师资水平比较参差,缺乏骨干教师的引领,教研活动一直处于低水平的徘徊状态,教师的专业素养没有得到好的发展。我们在前期的无记名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学校都有固定时间开展校本教研,但差不多70%的学校没有持续、固定的研修主题,而且研修方式单一,往往流于形式,针对性、实效性不强,76%的教师反映校本教研对自身专业的发展帮助不大,收效甚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由此可见,一个团队,没有专业引领,就会一直处于低水平的徘徊状态,面对现实问题,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广大农村学校数学科组迫切需要名师的专业引领,从而走上专业发展的正道,在共同体中可以获得较大的进步与发展③。
(二)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做了详尽的设计和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④。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出,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⑤。
从国务院这几年密集出台指引教师专业成长的文件可见,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
(三)教师成长路径的要求。
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更多依靠团队的帮助和专业引领,但农村学校校本研修效率低下是不争的事实,普遍缺乏学科“领头人”,急需区内的名师或教研骨干长期去蹲点指导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农村学校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此外,近年本区新招聘了大量的数学新教师(含新机制教师),这些新教师数学素养高,基本功扎实,他们都希望在专业上得到更多的帮扶、指导、提升,但是由于得不到专业的示范和引领,致使很多新教师错过了快速成长期……
因此,我们希望借助区内有限的名师资源,去引领学校数学科组开展系列的主题教研活动,让常态教研落到实处,真正发挥校本教研的“育师”功能,从而促进本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培养一批有影响力、高素质的小学数学骨干教师。
二、开展小学数学“滚雪球”式团队研修的操作策略
(一)运用“二式”推动机制,组建“雪球”成长联盟。
1.行政驱动式。
我们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驱动方式,组建“1+5+3+N”滚雪球式教师研修成长联盟,由区教研员基于教育均衡的角度考虑,带领5个片区的教研员,以名师所在的学校为核心,与片区内的3所薄弱学校组建联盟,影响和带动薄弱试点学校“N”位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1+5+3+N”滚雪球研修模式示意图如下:
2.借力组团式。
由于本区现推行集团化办学,建立四小、五小、七星等多个小学教育集团,例如“四小教育集团”就是以新华街第四小学为中心校,花东镇北兴小学、赤坭镇赤坭小学和梯面镇梯面小学作为集团成员校,他们的教研组往往由中心校的数学名师牵头组建成“雪球”成长联盟。这种滚雪球式研修联盟方式是“自下而上”的,每学期他们会自发定期抱团式备课,强调资源共享、成果共享,每次“联动教研”活动发起后,他们获取上级行政部门的支持,并做好协调工作。区教研员根据教育集团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支持以名师所在的集团校引领成员校组建“雪球”研修结对成长联盟,使滚雪球式研修在集团学校中成为常态化的联动教研。
(二)建立“四有”运行原则,驱动“雪球”持续运转。
1.主题有聚焦。
名师的核心工作是引领学校学科团队建设,提升全体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其工作着眼点不能仅仅是几节课或几位教师,要服务教师成长,助教师群体专业化。因此在“雪球”启动前,每位名师能够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了解教师的困惑点是什么,并筛选出教师遇到的有代表性、可解决的共性问题确定为研究主题。名师指导教研组长聚焦这个主题深入研究,策划开展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教材解读、集体备课、磨课、课堂观察等等主题教研活动,确保数学教师感兴趣、想参与,这是“雪球”能否持续滚动的前提。
2.人人有任务。
有了共同关注的“主题”,名师要指导加盟校教研组长制定计划时,要将研修主题合理分解,再以任务认领的方式,让每位参与教师选择任务:有的主备,有的收集文献资料,有的说课,有的接力磨课,有的点评……人人参与进来,通过任务驱动,带领教师走上校本研修之路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这是“雪球”能否持续滚动的基础。
3.导师有职责。
①“小”导师的职责。名师作为“雪球”的核心,要定期线上线下指导和参与加盟校数学教研的策划、开展,在一个学期内要完成“3个一”的引领任务,也就是为加盟校带来1个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课例、1个专业点评、1个专题微讲座。这样,就能促使名师不断“充电”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实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研修目标。这是“雪花”能否聚集融合成“雪球”的关键。
②“大”导师的职责。区教研员作为众多“小雪球”的导师,要定期了解、指导、参与和促进各研修活动的开展,搭建名师成长平台——成立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邀请省、市的教研员、优秀教师来专业培训本区名师、教研骨干,确保名师团队能走在教育的前沿,保持应有的专业素养和指导能力,这是众多“小雪球”聚集成“大雪球”的融合剂。
4.评价有激励。
①外部激励。为了推动“雪球”持续运转,基于激励性的原则,每学期区教研员与片区数学教研员要组织各“雪球”联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师生访谈、参与研修体验、业绩考核等,把这几方面评价指标,评选出优秀成长联盟、优秀个人,激励学校教研组、教师积极参与研修。
②内部激励。在各中心校和加盟校数学科中选拔一些有潜力、有干劲的年轻教师,组建一支青年教师成长联盟,进行基本功和课堂教学能力的培训与比赛,让这些后备力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雪球”的可持续发展增加驱动力。
(三)采用“三备多磨”研究范式,增强“雪球”的凝聚力。
基于本次研修目标聚焦在课堂实践上,同时为了能增加“雪球”的凝聚力,将教研组的教师们“捆绑”在一起,名师带领数学教研组采用“三备多磨”研究范式,也就是“一人主备、小组议备、集体研备、反复研磨、不断改进”的方式,群策群力,共同为一堂好课的诞生出谋划策,带动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备:个人独立备课。本阶段个人备课的关键是教材解读和研读《教师教学用书》,主要厘清四个问题: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形成一案。当然,其他教师都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查看前期收集的文献资料,思考自己会如何设计这节课。
二备:小组商议备课。本阶段备课主要是小组讨论、分析和打磨教学设计,首先是小组整体分析,从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方法的预设等方面反复斟酌和深入剖析,提出系统的改进方案。然后小组针对授课教师备课时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困惑进行重点讨论,逐个进行商议研讨,寻找解决的策略,形成二案。
三备:集体研讨备课。本阶段主要细化教学设计,完成教学脚本和相应课件的设计。集体对教学设计进行细节打磨,探讨细节的处理,比如过渡语、问题设计等。最后交给名师审核和指导,名师从课组织教学环节的处理、编写意图是否落实、数学思想的渗透等方面作综合点评和指导,形成三案。
多磨:群体接力磨课。本阶段主要分三个层次:①磨说课:由主备老师围绕集体研讨形成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集体交流,不断完善教案。②磨上课:由主备老师按照备好的教案进行第一次上课,其他教师均有点评或接力磨课的任务,评课时教师相互交流,分析问题,寻求对策,不断优化教学设计。③接力磨。结合教研组意见,由主备老师或其他老师再次精心修改教案,完善教学思路,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等反复磨课。这样,经过团队合力反复“打磨”,最终打造一节精品课,带动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因此,“滚雪球”式研修突破传统校本研修的模式,借助本区名师团队的力量,构建以名师为引领的新型学习共同体,聚“雪”成“球”,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校际间资源共享,为广大农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专业提升的有效平台,以此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校际间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建英.《团队研修助力教师第二次成长》.《江苏教育》[J].2018年10月:17-19。
[2]张铁道,吴正宪.团队研修的实践探索——来自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的报告[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83。
[3]王京华,李玲玲.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河北师 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39-4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19-07-08)[2021-09-30].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31)[2021-09-30].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