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语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
作 者:李恩惠
(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蔡家校区 400700)
大
中
小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气息,通过教学来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同步推进小学语文和德育教育工作的深化发展。文章立足小学语文学科,对如何具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的有效策略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重要的小学阶段,各科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正确引导。只有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稳定、更优秀地应对今后学习、生活、工作等诸多方面的重重挑战。并让学生在不断战胜这些挑战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的长足发展进步。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驱动学生不懈努力奋斗的重要灵魂保障。
一、小学语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德育是每个学科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但基于小学语文教学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以语文学科的教材、教学为主体,从中发掘和创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教育。不能过度挤压语文主体教学内容,将其上成“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课程”。
其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发挥好语文学科、中华优秀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将其与现代化的教学内容、技术和手段有机结合,不能只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也不能只关注现代化的知识与技术融入,要充分做到中外结合、古今结合。才能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健康、完整的心理认知。
最后,要注意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充分整合。教师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当做学习语文课文那般,让学生仅仅从理论和思想上有所认识。应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积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情境、参与实践等方式,做到思想认识与实践行动的有效同步。才能以思想影响行动,以行动驱动思想转变,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小学语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建议
(一)根据课文主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就应该根据实际教学选择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符合的元素,以其为引来激活学生思维,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实现二者的有效结合。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教师首先可以请学生利用互联网、书本等渠道,收集和学习关于文中的主角“蟋蟀”的有关信息,并在教学中与同伴交流共享资料。然后可以请学生将自己带入到课文的朗读中去,感受红头遇险时的慌乱,在得到青头帮助时的勇敢、不放弃(如“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感受青头在知晓好友遇险时的急切,以及努力帮助好友脱险的善良、冷静、聪明和勇敢。而后,再请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同伴交流,强化代入阅读时的体会,就能够让学生领会红头与青头之间真挚的友情,还能从红头与青头的对话、行为中,学会在遇见事情时勇敢面对、冷静思考、理性解决等良好品质。
(二)根据生活元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发展中,可以较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各类困难和问题,保持正能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奋斗。所以必然要落实到生活化的应用中去。因此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元素,积极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1]。以四年级课文《麻雀》为例,在学习之前,教师可以先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见闻,对“动物中的母爱”这一话题展开联想,并描述相关的故事,例如身边常见的宠物猫狗对幼崽的呵护,鸟类筑巢对幼崽的保护等等。初步建立起学生对于“母爱”这种伟大情感的整体认知,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趣味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于课文中麻雀母亲伟大形象的感受,例如通过扮演“猎狗”和“老麻雀”的角色,根据教材中的描写表现对应的神态、动作,将自己但入到故事情境中去;又如让学生观看与动物、人类之间,展现亲子情、母爱的纪录片、动画片等材料,通过丰富的感官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共鸣。最后,教师可以从课本延伸至生活中,请学生回顾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分享一件自己感受到父母的爱的深刻经历,强化学生的孝心,引发学生对亲情的珍视,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三)传授有效方法,教导学生自主调节
除利用语文教材、教学资源不断向学生传达爱、温暖和相关的良好心理品质、道德意识之外,教师还要注意教导学生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外界的负面干扰,保护自己心灵净土的有效方法[2]。例如通过话剧表演、演讲比赛、情境模拟等方式,教导学生:在网络中遇见一些负面信息,或者自己受到他人的负面影响甚至伤害时,要及时原理负面源头,并立即向父母或教师反馈并寻求帮助。又如在封闭环境或开放环境中,遇见威胁时,如何求助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建造心灵防护罩,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语
综上,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天然优势。教师应当将语文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整合,发挥语文的人文性优势,从教材、教学、生活、安全教育等多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问题,获得正能量的心灵和情感熏陶,避免负面信息或行为的伤害,为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郭芳.浅谈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32):72-74.
[2]张丽丽.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9(34):117.
作者简介
李恩惠 性别:女,出生年月:1970年8月,籍贯:重庆北碚,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语文,职称:中小学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