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子病案规范管理探析
作 者:李海华
(郓城县医疗保障局,山东 郓城 274700)
大
中
小
摘 要:社会医疗保险电子病案记录病人在治疗中所有的诊断、治疗信息,是病人最原始的病案信息,其凭证功能可以作为报销依据。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需要从科学、完善的电子病案管理中发挥其核保、承保、理赔的凭证作用。文章论述了电子病案在社会医疗保险中的作用,分析电子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科学做好电子病案的管理作出初步探索,以期为深入推进医保改革提供科学的保障依据。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电子病案;规范化管理
毋庸置疑,电子病案的科学、规范化管理,能够深化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为医疗环节的监督控制工作提供保障。不过,也要看到,在社保领域电子病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如信息录入不规范、不完整等问题,制约了电子病案的使用和管理,从而降低了电子病案在医保理赔及报销中的证据效力。基于此,相关部门要厘清社保领域电子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建议,从而提升电子病案的管理与使用效率。
一、制约电子病案科学化管理的因素
1.信息标准差异化 电子病案作为患者就医过程的原始资料,在标准化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差异化问题。由于缺失电子病案信息管理标准制度,使得不同医疗机构电子病案之间难以整合与延续。如一些信息交换标准不一致,医学术语、疾病名称、医疗处置表达方式、字符类型、格式、报送方式等等,各不相同,阻碍了电子病案在医院与社会医疗保险领域的互通互用。
2.信息失真 电子病案是患者就医的真实医疗记录,信息既反映了医院医疗服务和管理水平,又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志。毋庸讳言,一些医疗机构对电子病案存在随意篡改、删改、伪造病案等现象,使得电子病案内容与患者实际就医情况存在不一致,导致电子病案信息失真。还有些因为网络安全问题,如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等导致电子病案遭遇破坏,影响其在医疗保险领域中的证据效力。
3.系统设计不完善 不可否认,电子病历的采集、存储、访问、使用和管理环节,还有不完善地方。如医疗机构门诊病案系统、病房临床信息系统、检查检验等医技科室信息系统存在不一致,使得电子病历在系统功能及管理规范上存在差异性,也降低了电子病案的利用效率。由于缺乏经验,部分医疗单位对电子病历系统的对接功能并未说明,使得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受阻。
4.专业能力薄弱 部分病案管理者由于缺失相关专业知识,特别是医学知识、档案学习知识,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相关专业能力,使得电子病案管理整体水平不高。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加之医疗及社保领域对电子病案的重视不足,也给电子病案的全面科学管理带来影响。
二、电子病案的科学化管理
1.做好顶层设计 政府要从顶层设计上,对电子病案的各项数据结构、基础架构、信息模块、数据元、数据集、病案记录模式、临床术语、接口功能及规范等内容进行标准化,并确保各项功能指标可靠性,以便于实现全国范围内社保领域的共享共用。
2.强化法律效力建设 针对电子病案存在的错漏、人为删改等瑕疵问题,应该从立法上进行保护。现有《侵权责任法》《执业医师法》等虽有相关行业法规,但内容不衔接、未能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有效保护。因此,建议从法律法规层面,加强对电子病案的立法保护,加强电子病案的认证检查机制,确保电子病案的真实性、可靠性,使其具备与纸质病案同等法律效力。
3.强化归档制度化建设 电子病案需要从归档处理上来统一。医疗机构的电子病案要利用PDF格式进行存储、转换、识别、应用,并依照文档编目规则,建立电子病案索引数据库。同时,根据不同医疗机构对电子病案的使用需要,要能够结合网络端口,使其进行有效联机管理,特别是对不同医疗、行业电子病案系统、异构数据源,开展CA认证,连同患者签名、时间戳、数字水印或二维码等可信、防伪标识进行统一采集、保存、转换、整合加密处理,集中存储于电子病案归档数据库。当然,对于一些纸质性病案信息,如“知情同意书”、“手术同意书”、“肌电图”、“脑电图”等,需要进行扫描、拍照后进行转换成PDF格式文件,归类存档。为了体现电子病案的制度化管理,对于各医疗机构,需要在患者出院后三日内完成相关病案信息的检查、审签、提交、审核、锁定后自动归档。对于归档后的电子病案,任何人不得修改。针对特殊情况下的修改,需经各医务部门审批后,交由病案主管人员进行解锁修改。医患纠纷中需要查询电子病案信息者,由医患双方填写电子病案申请表,经审核后交由病案室相关人员,协同医患双方代表进行病案确认,制作完全相同的电子病案或纸质病案,以备使用。
4.做好安全管理,强化质量控制 加强对电子病案数据的安全管理,引入动态数字水印技术、PDF格式签章功能、可信的二维码技术等,来确保电子病案真实有效;引入软件系统登录、权限管理,根据不同用途设置访问权限,并对所有操作进行自动记录;加强信息加密,敏感数据匿名化管理,严控电子病案信息泄露。最后,加强对电子病案信息共享,结合现代网络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搭建电子病案云平台管理,实现社会医疗保险领域对电子病案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加强对电子病案的质控管理,参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电子病历基本规范》,引入网络化管理系统来整合电子病案数据库资源,实现对相关病案信息的预警、警示、录入限制及其他环节的管控,确保电子病案真实、完整、规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医疗保险体系,需要从科学、完善的电子病案管理中发挥其核保、承保、理赔的凭证作用。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电子病案在社会医疗保险中的作用,厘清电子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科学做好电子病案的管理,以期为深入推进医保改革提供科学的保障依据。
参考文献
[1]赵静.电子病案质控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02):291-292.
[2]黄晓映.医院病案归档不及时的原因分析和改进建议[J].浙江档案,2017(08):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