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 农民电子商务技能培养机制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 农民电子商务技能培养机制研究

作 者:高建军 沈 鸿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桂滇黔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编号:19XJC630009)、2020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重点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青年职业农民经营能力提升机制与政策研究》及共青团广西区委2020年“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广西青年乡村创业体系构建及完善路径研究》(编号:GXGQT2020007)研究成果。

 
摘   要:基于乡村振兴的时代发展背景,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具备与市场相适应的专项技能;农业电子商务对提高农业贸易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参与市场竞争有着重大的意义,是新型职业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网络销售平台成为电子商务的主流。本文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电子商务技能的培养,从所需的技能、培养方式及实施路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期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不断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电子商务技能的培养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新型职业农民;电子商务技能;培养机制
一、新型职业农民电子商务技能培养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让农业成为奔头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就业岗位,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全国各地迅速响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将“工业化”管理理念引入农业生产,农民的现代化农业技能得到大幅度提升,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但在此过程中,农民学习的技能主要集中在发展培育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根本的农业生产上,与市场接轨的物流、营销等发展较为缓慢,一定程度限制了特色农业的高效发展。
近年来,涌现出如李子柒、丽江石榴哥、内蒙古恩克等网红主播,通过真实农业生活、农副产品介绍、特色人物个性等收获了大批网络粉丝,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农副产品营销,产品直接面向消费者,同时结合名人效应,他们一场直播可以将本村、本镇,甚至整个县市区的某一农副产品销售一空,成交额高达数百万、上千万,产品的销售反向刺激农业的进一步规模化和工业化。电子网络平台销售已成为现象级营销。所以,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的工业化和加速农民的致富,推进农业电子商务,是特色农业高效发展的途径之一,也是当今农产品快速走出大山、走向市场、树立品牌的重要途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电子商务技能成为推进农业电子商务的基本前提。
二、新型职业农民电子商务技能培养面临的问题
目前,有一定文化素质、相对有点经济头脑的农民大多选择放弃农业,前往城市务工挣钱。农村实际在家的务农农民普遍学历偏低,学习能力偏弱。电子商务对于他们而言,大部分都非常陌生,只有少数农户仅限于听或知道的水平,没有真正熟悉,尤其是网络技术和新技术,新术语很少接触。同时,在农村电子商务方面的知识普及、技能培养基本处于待开发状态,培训体系未搭建,他们更多的是羡慕某平台、某网店的营销成果,对自身农副产品如何利用电子商务进行销售,并没有可供了解或者学习的平台。
三、从事电子商务所需技能
对新型职业发展农民问题进行分析电子商务培训,让农民可以了解中国电子商务,把现代的信息科学技术教学手段和商务办法引入到农产品的整个社会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产前、产中、产后及产品加工、销售都能融到网络市场经济中,使自己的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与网络世界经济关系密切相关,建立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整体控制系统,这样能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活动更有目的性和指导性。
概括来说,从事电子商务,需要具备市场分析、业务决策、物流管理以及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运用网络安全技术企业开展商务活动以及学生进行分析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运营成本管理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沟通能力。
具体来说,需要掌握现有主流网店和自媒体等带货平台的开设流程。如淘宝店、拼多多、抖音橱窗等;掌握智能相机拍摄技术,懂色彩搭配,能很用到运用道具和背景,对农副产品进行取景拍摄;掌握美图秀秀等图片处理技术,对农副产品照片做后期加工制作。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对产品的介绍能图文并茂,吸引到潜在客户;掌握常用电子表格的使用,能对产品的销量和理论等作出分析,及时调整营销策略等;掌握主流的网络营销推广方法,利用关键字、引用等手段。在各大社群平台吸引到潜在客户,并变现;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很好地处理售前、售中和售后各阶段各类沟通问题,维系好客户关系。
四、电子商务技能的培养方法与实施路径
(一)开设理论知识专项培训班
由当地政府搭建学习平台,邀请专家为当地农民开展电子商务理论知识讲座,传授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经济学、管理学基本思想理论和基本知识;电子商务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国际和国家相关标准及技术进行规范;计算机通过网络及其安全教育应用的基本经济理论和基本知识;网络市场营销和物流成本管理会计知识;建设中国电子商务系统的开发项目管理工作方法、需求工程、实施运行的基本知识;以及城市建设电子商务系统所需要的系统集成和网络数据安全保障的知识。
讲座期间,可以利用媒体和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演示和演示,实现互动,提高学习质量。由于中国农民的文化理论知识能力有限,加上对网络及电脑进行操作的限制,在讲解时一定要注意学生深入浅出,力求简洁明白,易于理解接受。充分利用现代通信设备,如使用电脑,手机等传输一些视频,语音,文字信息,可以建立专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网站,上传一些电子商务培训,讲座视频,供农民朋友在线或下载学习,增加对电子商务的了解和掌握,以便能够快速进行实际操作,在电子商务中获得经济效益。
(二)实践能力训练
农民的电子商务技能,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讲授上,更需要大量的实践,可以邀请农民中电子商务应用较好的代表,开展实践能力训练,不断训练农民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销售技巧及应变能力。
同时,需要聘请技术专家对网站、网页设计简单功能进行普及和应用,使农民能够基本掌握简易的网站和网页设计。
(三)组织模拟训练营
当参培农民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后,组织模拟训练营,设置小组,模拟网店运营,包含网页制作、产品包装、宣传文案设计、视屏拍摄等,然后在培养班中进行模拟销售,并指出整个销售过程中的问题,不断优化和提升实战技能。
五、创业指导与孵化
新型职业农民的电子商务技能要得到系统、全面的培养,需要当地政府给予大力的资源和政策的支持。一是,政府需要制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支持政策,需要提供如网络、培训场地的硬件设施,也需要聘请行业专家、电子商务技能出色的网红农民,提供学习资源。二是,当地政府要搭建创业孵化平台,“政-企-农”联合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三是,要实行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共建与共享机制。
六、结论
在如今的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必定是未来市场的主流,农产品未来也必将通过网络以电子商务的形式走向市场。同时,现代物流的飞速发展,使得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保障了新鲜农产品能够及时的送达消费者手中,物流的快捷也不断促进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因此,培养电子商务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其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高建军(1971-)男,江苏泗阳人,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在读硕士;沈鸿(1978-),女,湖北黄冈人,管理学博士,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