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贯彻和落实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贯彻和落实

作 者:陈怡阳 谢林见 徐信连 (四川文轩职业学院,成都 611330)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 2019 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国家安全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路径研究”(SZQ20196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基石,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我们应该深刻领会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相关思想的精髓,根据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掌握国家安全在新时期所体现出来的新特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的贯彻和实施。
关键词:国家安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对于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特别是自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以来,改变了以往美国政府比较隐讳的手法,开启了一系列退群模式:退出《太平洋伙伴协定》、《巴黎气候协定》、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因此,我国的国家安全建设又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前进。因此,要搞好新时期的国家安全建设,需要新角度,新视点。
一、理论依据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素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素包括人民安全领域、政治安全领域、经济安全领域、军事安全领域、文化安全领域、社会安全领域、国际安全领域等。其中,人民安全是国家的保障和基石。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领域范围
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重视我国所有领域内的国家安全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下,各个领域都存在着问题和挑战,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建立在我国所有领域安全的基础之上,因此,完整的国家安全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实践基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比较,西方所谓的民主制度实际上是充满着弊端的,比如“金钱政治”、“种族歧视”。近期发生在美国的白人警察暴力执法导致非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死亡事件充分说明了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二)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与我国的军队建设
一直以来,向海图强是中华民族的世代夙愿。因此,坚决捍卫南海主权和海洋权益,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此外,印度挑起洞朗中印对峙事件,一度将中印边界问题紧张化。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称美国将退出《开放天空条约》,严重打击了全球军控体系。种种现象表明,强军卫国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三)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我国的经济提出了新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重大的发展,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我国也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国内看,与人民群众相关的教育、医疗、住房等体系的建立还有待完善。从国外来看,美国打着“维护知识产权保护”的旗号对我国进行贸易战,妄图阻碍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在对外贸易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提高关税以保护国内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说明了资本主义所谓的自由竞争都是建立在保护自身的利益之上。
(四)文化的力量与我国的文化建设
文化安全是民族得到延续、国家利益得到保全、政治制度得到建立的关键基石。文化安全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其中,文化产业对于当今学生来说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深刻的。当我们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帝国主义国家往往用文化殖民的方式来占领被殖民的国家,英国海军军官谈到“军事之兴与文化实有相维之益者,因战而扩充边界,实皆传教与我之法律、文化之力有以维持而罗致也。”[1]因此,以史为鉴,加强文化建设是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 
(五)生产生活方面对我国的社会安全提出了新的思考
“社会安全是指公众享有安全和谐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社会秩序,公众的生命财产、身心健康、自我发展有安全的保障。”[2]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体系中,一切依靠人民的国家安全理念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最近几年,食品安全成为了困扰人民生活的一个方面,出现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现象,出现了一些商家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等事情。因此,只有解决了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才能有效的维护社会安全。 
(六)互联网发展的双面性与我国网络空间的建设
网络作为现代化的信息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虽然网络空间安全已经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但近年来一些高新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发展和应用,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网络空间安全体系战略的构建和实施刻不容缓。从长远来看,国家的发展是由一代代青年人来接替和传承的,青年人的思想观念和认识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国家安全的可靠程度。因此,我们需要统筹规划地实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
三、积极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贯彻执行 
(一)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领导是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制度的最大优势。国家安全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咱们国家设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更权威高效地领导国家安全工作。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所体现的中国速度。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医务人员迅速集结和奔赴抗疫前线所体现的团结精神,以及稳定的后勤保障,充分地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性,显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高效性。 
(二)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         
最近几年,部队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武警部队建设不断完善,人民空军、人民海军不断发展壮大,把我军建设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威武之师,成为我们国家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可靠保障。 
(三)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  
从国内方面来说,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从国外方面来说,必须坚持走出去,积极维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应该深刻领会并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比如,孝文化。孝亲敬老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也影响着我国的外交文化,比如古代思想家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体现的就是当今我们国家在外交上坚持的主权平等,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理念。孟子的“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体现的就是我们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原则和态度。所以,应该积极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帮助其树立文化自信。 
(五)加强法律的宣传与引导 
法律体系的健全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同样也有利于维护国家安 全。因此,应该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念以立法的形式,为维护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提供更全面、更坚实的法律保障。对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指出了要加快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此外,应该强化青年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坚持法律与义务相统一,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出发,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总体国家安全法治的思维方式。 
(六)加强对网络平台等传媒的引导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达 7.72 亿,普及率达到 55.8%,超过全球水平(51.7)4.1 个百分点[3],这说明我国网民数量的庞大。在这次新冠肺炎蔓延全球的事件中, 通过网络的传播,使广大网民看到了美国富人优先检测的事实,明白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虚假性和残酷性。比起传统媒体,网络舆论监督具有自身的优势,网民可以通过论坛、微博、网站等各种网络方式,第一时间通过网络发布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并与其他网民进行交流和分析。除此之外,网络工具的便利与普及赋予了网民更多的话语权,所以人们的认识容易受到信息的误导。所以,政府应该积极运用互联网这个主要渠道,创新互联网模式,正确引导网民对国家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关注程度,帮助网民形成国家安全观的概念。
参考文献 
[1] 曹建文.意识形态安全的文化审视与构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4).
[2] 刘静.社会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关系辨析[J].滨州学院学报,2010(2).
[3] 张俊.2018 年第 4 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N].人民日报,2018-02-23(02).
[4]徐雁红. 意识形态文化化评析——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面临的挑战[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5] 黄明理.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文化安全现状探究[J]. 党政研究,2015,(4).
[6] 惠志斌 . 我国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理论构建与实现路径[J]. 中国软科学,2012(5).
 
作者简介
陈怡阳(1993—),女,四川成都人,学科教学思想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谢林见(1982—),男,四川宜宾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徐信连(1962—),男,四川达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管理(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创业及就业指导,思想教育,学校安全,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