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作 者:刘圆圆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国际学校,江苏 扬州 225200)

 摘   要: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下,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并通过差异化的分层教学来凸显学生的个性和特点,真正做到因才施教。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用性兼具的科目,教师要充分利用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用能力,确保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前言
学生在进入初中数学学习后,由于小学所接受的数学教育情况不同,以及学生生活环境和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导致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呈现出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制约着全班数学水平的整体提升,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数学素养。要有效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就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距,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和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制定出符合全面学生学习需求的差异化教学设计,通过差异化提问、差异化练习和差异化评价,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需求来灵活选择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共同提升。针对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如何有效开展差异化分层教学,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明确分层教学目标
要有效开展数学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明确分层教学目标,了解和分析全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潜力,同时要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并根据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按照学生数学水平大体可分为优异生、中等生、困难生三个层次,在将全班学生明确分成三个层次后,教师遵循“面向全体,两头兼顾”的原则,将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合理的制定出符合每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确保各层次学生都能有效完成教师制定的目标,达到教学预期目标,促进全班学习效率的整体提升。例如,在学习《乘法公式》时,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学习困难生熟记完全平方公式,掌握公式的推理过程,并学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学习中等生,教师则要求他们在熟练掌握公式及推理过程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公式进行综合性的问题计算,对于班级的学习优异者,教师则要求他们在熟练掌握公式及推理方式的基础上,能够使用公式进行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计算。通过这种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能够确保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能够让学生都有效完成教师设定的目标。
二、设置分层教学提问
要在新课标要求下,有效开展数学分层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善于设置差异化的教学提问。实行分层提问能够确保学生更加有效的活跃自己的大脑思维,进行更加高效的思考。能力和基础不同的学生对于问题的需求也不一样,要想提出的问题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思考,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提问时就要将问题设置的科学、合理、恰当,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适应教师的提问节奏,并跟随教师的思路一起,对问题展开深入思考。数学课的进行离不开提问,分层提问更是数学教学所必需的,教师要重视提问教学过程中的分层。例如,在学习《频率与概率》时,可以准备两组相同的牌,每组两张,他们的牌面数字分别是1和2,每组各摸出一张牌,称为一次实验。教师首先请基础稍差的学生回答,一次实验中,如果摸得第一张的牌面数字是1,摸第二张牌面为几的可能性大?由此,你得出什么结论?接着,教师请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回答,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表示一次实验中出现的这几种结果呢?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思维,思考出多种表示方法。通过这种分层提问的教学方法,能够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被教师所关注到,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也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大脑思维,对知识展开有效思考。
三、实施分层教学评价
要在新课标要求下,有效开展数学分层教学,教师还要善于开展分层教学评价。一堂完整的数学课,应当以有效的教学评价来进行收尾,尤其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和经验的初中时期学生,尤为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学生在这一时期还不具备成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缺乏总结归纳的能力,不仅难以有效提升学习效率还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教师应当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分析,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设置学生自主学习环节,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分析课程内容,在自主学习结束后,教师再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评价语言多用正面性、积极性语言,通过这种分层教学评价的方式,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
四、布置差异课后练习
分层课后练习首先需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让学生对作业拥有自主选择权,作业分层不是明确的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设置明确的课后练习任务,这种方法不仅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确保差异课后练习的有效实施,教师可以将作业设计成必做题和选做题,通过这种方式将作业挑选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挑选要完成的作业,通过这种形式既能增强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又能建立学生对学习的自信,确保学生拥有充足的信心和动力完成课后练习,更好的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后,除了设计一些基础课后练习题外,可以额外设计了一道思维拓展题,请学生自己选择是否要做这道题目。题目内容为将一个边BC=120mm,高AD=80mm的锐角三角形预料,加工成正方形零件,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那么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通过这种开放性的题目,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让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感受到挑战性。
结语
分层教学符合新课标以及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数学教学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优势,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提问,开展分层教学评价,通过这种多元化的分层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和数学思想的有效形成。
 
参考文献
[1] 刘丽清.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9,(60):71,73.
[2] 洪莉.基于新课改的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研究[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2):26.
[3]周宝云.基于新课改视域下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9,(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