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浅谈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 者:杨 伟 (贵州省赫章县结构乡中心小学 553206)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当我们真正走进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就会发现语文教学费时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从长期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体验来看,本人认为形成小学语文高耗低效的原因主要表现在:语文教学长期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状态,生字教学基本上是通过机械、反复地读、写来实现;老师对口语交际的教学重视不够,大多情况下不组织口语交际教学活动,多数学生不愿主动开口与人交流,交际习惯和交际能力差;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按照设计好的问题和步骤,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在写作教学中,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常常觉得无话可说,不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表达思想感情,进而厌倦作文、害怕作文。这些状况足以引起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反思,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我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几点体会:
一、学生预习要充分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时下,我们经常看到,学生才初读一遍课文,有的字音还没读准,句子还没读通顺,词语没理解,课文还不熟,教师就匆匆忙忙地组织对话,交流。有的直奔重点、中心,谈感悟;有的急着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或抓住一两句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地进行朗读、感悟、体会、想象,如此教学,既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低。因为此时学生对课文整体还没形成印象,对课文的重点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词、一句进行重锤敲击,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学生体会不深,理解肤浅,泛泛而谈,不得要领。所以,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做好课前预习。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书不读熟不开讲”。而课前预习这个环节又是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略的环节。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如“不动笔墨不读书”;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切实加强语文学科“双基”的教学和训练
加强语文字、词、句、章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听读基本能力的训练,是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要把语文课上成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就要改变过去语文课“三段式”的倾向,用“导读课”、“讲练课”、“练评课”等不同课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做到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多形式地进行训练。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很重要,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灵活、客观对学生指导和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同时,要努力处理好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与双基训练的关系,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有机渗透思想教育,收到课堂教学实效。
三、探究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是说,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变化不定的。首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方法选用得当就能实现教学目的,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如:学习《燕子》一课,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看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的。其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任何教学活动总是与教学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对象,教学方法也就不同。再次,根据教师本人的风格选择教法。每个教师的个性、气质、素养、专长等不同,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风格就不同。一种好的教法未必每个教师使用都有效,这也是有些教师模仿别人往往不成功的道理。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第四,在探究教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法指导。学法,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所运用的方法。一个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是绝对不会在这方面少下工夫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终生受益。方法得当,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多么的重要了。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灵活、客观地进行,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四、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
效率的含义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其实,一节课40分钟,一个正常人真正可以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钟左右.这也就是为什么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突出重点的原因,也是现在课堂教学逐渐调整的原因.因为,我们发现孩子不能够集中40分钟的精力,那么每个孩子效率最高的20分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呢?这20分钟是集中出现还是分散的呢?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钟的注意力。而是,根据孩子注意力的能力让她在有效的20分钟里发挥她的潜力.这和老师的教学安排有关.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时注意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我们应该注重设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形式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时间。合理分配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在一堂课中的时间。教师满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费课堂教学时间。
总之,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随着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推进,随着教学新理念的深入人心,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中不断地完善和创新,让我们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展开自由创新的翅膀, 在知识的殿堂中流连忘返,真正构建科学高效的语文课堂,真正做到了向四十分钟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