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为提高农村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效率支招

为提高农村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效率支招

作 者:张小平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茶山镇渤上小学,广东 茂名 525329)

 摘   要:在农村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出现了如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教学氛围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该论文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变教主体为学主体、搭建优质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作深入阐述,以期为提高农村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效率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低年级数学;教学模式;学习主体;优质平台;创造性思维
一、农村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习惯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茂名作为外出务工人员流出大市,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居多。由于监护人监管不到位,而隔代监护人又普遍溺爱孙辈,多是一味地给予物质,没有深入了解其学习情况与思想动向,无法给予有效教育和辅导,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习惯都较差。而学生本人年纪尚小,不理解读书的意义,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再加上电子产品的诱惑,导致不少学生无心向学,课堂参与度低,教学效率不高。
(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虽然现在农村小学在硬件方面硬件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进,甚至已经跟城区学校无异。但不少老师还是同一本教案走天涯,同一种教法闯天下,不研究新时代学生心理特点,不研究学情,不关注本学科教学前沿,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活动缺乏新意,教学过程枯燥无味,灵活度差。
不少教师只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至于是否落实新课程标准,是否能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新思维倒不怎么在意。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肯定是低下的。
二、多管齐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解决农村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实际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尝试,相信会对提高课堂效率有所帮助。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以境促学。
2.用竞赛进行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
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来看,深度教学是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教学。带着情感去学习,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让知识深入学生的内心,进而达到改造思想、形成信念的目的。而小学生普遍存在表现欲和好胜心较强的特点,可以抓住这个心理特征,利用“擂台”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除了在课堂中设擂台,笔者还在教室创设了“数学园地”,每周设立几道思考题或者趣味题供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谁可以解答出来,就可以得到加分或者小礼物奖励。我们还可以尝试每月设立一个“数学趣味抢答比赛”,设置难易适中的题目,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通过课上课下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融入学数学的浓厚氛围中,学习就更有劲头,教学效率自然会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也会慢慢提高。
(二)搭建优质教学平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质疑平台,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课堂中创设质疑平台,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农村学生尤其欠缺质疑心理特质,需要我们用心去引导。
一是训练批判性质疑。心理学家认为:“疑,最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应运而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善于批判地接受,才会善于质疑。如:在学习“圆柱与球体的认识”时,通过讲解,学生已经感知“圆柱上下两个圆面一样大”。根据生活经验,提出疑问:“腰鼓上下两个面一样大,它是圆柱体吗?”从而加深了对圆柱体的认识。
二是探究性质疑。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知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首先,要精心组织教材,设计吸引学生的情境展开教学。
2.创设交流平台,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一是通过一题多变,交流学习。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
二是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三是充分利用生活数学问题促进交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可以使他们在相互启发下产生很多有意义的想法,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想象平台,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一是培养学生再造想象拓宽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有密切联系,它是人类创造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
二是培养学生超越想象变通思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创造性是人的一种本能。这说明了学生的内心深处那种潜在的创造欲望,期望得到老师的认可。
(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品质。众所周知,小学数学的教学,其实就是学生再创造学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初步培养获取新知的能力。让他们敢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三、总结与反思
针对农村中低年级数学教学实际中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教师能用师之大爱,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从教学的三大主体——教师、学生和课堂——出发,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愉快教学、有效教学创建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并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变教主体为学主体、搭建优质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到位,必能改变目前窘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行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其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治华,2018年,《创设良好课堂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百度文库.
[2] 鲍昔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新校园.中旬刊,201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