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 闭症儿童转化策略实例分析

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 闭症儿童转化策略实例分析

作 者:张 慧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八旗二马路小学,广东 广州 510110)

 摘   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快速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与需要,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得到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为学生建立健康成长、健康学习、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关于实现自闭症儿童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人教育,我们要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有效转化,通过活动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自闭症儿童;转化策略
正文
自闭症儿童我们也可以称为“孤独症”是一种语言交往和社会沟通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它的出现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心理、精神等也会带来不良影响。“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摘自《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课程的有效实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了解生活,还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得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技能、品质等协调统一的发展。既有效适应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又为学生塑造了健康的心理发展。
一、自闭症儿童转化实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从终生教育的角度来看,自闭症儿童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我们既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还要让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得学生明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从而实现自闭症儿童的健康转化。我所任教的班级里就有那么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小男孩——“豆豆”,按理说在小学一年级这个阶段正是学生调皮捣蛋、充满阳光的一个年龄,可是这个男孩在他的身上根本找不到与阳光相关的介质,在长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他是一个严重的自闭症孩子,平时大家一起活动的时候他基本上不与任何人讲话,班级里甚至有的学生为他起外号“小哑巴”,就这样他还是不反抗、不争吵,就是喜欢一个人自己嘟囔,而且他还有一个小习惯喜欢画画,这基本上是他每天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且在我多次的观察中发现他的记忆力非常的好,他每次画画都是在放学后等所有同学都离开教室时才开始,就这样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在角落里一边背古诗一边画画。虽然豆豆是一个自闭症儿童,但是他对学习的热爱并没有消散,为此,我尝试着每天在放学后和他一起开始画画,我还会主动和他交谈,但是豆豆总会把我当成空气自顾自。
面对这一不良发展,我进行了家访,在与豆豆爷爷奶奶的交谈中才知道,原来豆豆在很小的时候非常的活泼,父母亲因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地,其性子就发生了变化,可以说长这么大对父母的印象是少之又少,日子久了也就不愿意与说话,只愿意自己一个人玩。后来,经过医院鉴定,孩子确实得了“自闭症”。
(二)案例分析
在我教学生涯中,我第一次接触到豆豆的特别之处,他的默默无闻、自言自语、独来独往,显得那么孤僻不合群。我想,为什么在天真烂漫的时期会是这样的表现呢?经过调查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因素
在家访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豆豆一开始其实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小孩,只是随着父母因工作原因被调往外地工作后,全权交由家里老人照顾,久而久之对外界产生一种排斥,我想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所导致,在爱与陪伴的流失中他会害怕朋友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他害怕别人说他是一个父母不要的小孩,从而进行自我封闭,导致他不再愿意与他人说话,不再为别人敞开心扉。而且在问题产生的初期中,父母也并没有做到适当的引导,在工作与教育失衡的过程中使得豆豆成为了自闭症儿童,而父母则成了这一无声教育的主导者。
2.外界因素
环境对一个人的心理有着极大的影响,良好的环境不仅可以为学生塑造健康的心理,还可以使得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发展,豆豆作为自闭症的一个学生,平时在班级里不会与同学相处,学生还为他起外号,本身对外界有排斥的他在周围学生行为与言语的引导中自然而然更不愿意与人交往,缺乏自信的他还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所以只能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二、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闭症儿童转化策略
(一)鼓励参与合作学习,提升个性之长
自闭症儿童一般都有着孤僻、胆怯、任性等不良品质,忽而自傲、忽而自卑,与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都有着重要的关联,由于长期处于自我世界自然而然也就导致性格的变异。综合实践活动以小组合作方式为主,作为指导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能力、特长、活动需要,明确分工,做到人尽其责,合理高效。【摘自《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由于它是集合生活、自然、学科整合等一个过程的实践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也可以使得学生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在自我成就感的满足中使得学生进行自我的生成,打开与人交往的心扉,在互动与关怀中走出自我世界进行个性品质的重塑,从而使得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转化的动力,在与同学的合作中个性得以提升。
(二)建构学生本位主题,提高实践之效
我们都知道自闭症儿童大都是不愿意与他人接触,他对外人惧怕,主动回避与他人的对视。作为课程的指导教师,我开发多个学生本位的特色主题,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指向,紧紧围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进行课程设计与建构。综合实践活动以主题探究活动为主要内容,直接作用于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建构是以学生为主体,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程的有效实践,让自闭症儿童得到手、脑的释放,在思想活化的过程中为学生展开群体教育,使得这一特殊儿童得到心理感悟,通过眼神、表情、姿态、动手的势能发展为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言语能力的表达,通过群体协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规范自闭症儿童不良行为的发展。从而使得自闭症儿童得到健康的发展,在多元化的有效时间活动中回归生活、融入自然,融入集体。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实现价值之本
加德纳《智能的结构》一文提出:“每个学生都各有所长,不能单独从一个方面评价学生技能的高低,而应综合各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认识学生的长处,发挥学生的多元智能。”指导教师在建构评价体系时必须多维度思考,评价工具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面对豆豆这种特殊的孩子,评价体系构建更要以育人为本发挥其优质的功效,通过评价引导自闭症儿童实现自我价值,例如,我们可以让豆豆以手工管家的身份,融入小组合作学习,带领豆豆融入班级团体建设,通过活动的创设使得豆豆得到健康心理的塑造,在这一阶段我发现豆豆虽然还是不愿意与他人交谈,但是他会主动帮助学生拿制作道具,我便引导同组的孩子主动为豆豆举起小拇指,以示表扬。在成果交流课时,豆豆的小组特意安排了一个豆豆可以承受的汇报内容,豆豆鼓起勇气完成了他的任务,这一刻班里好多学生都为他鼓起掌:“豆豆你真棒,豆豆你是我们班级的骄傲……”那一刻我看到了豆豆脸上温暖的笑容。是的,这是豆豆在活动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活动架构家校桥梁,凝聚综合之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并不仅凭借学生参与完成的一个项目,特别是低年段,不少的主题活动需要家长的共同参与。而像豆豆这样自闭症的儿童更是需要家长的陪伴与关怀。为此,当我在开创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特意设计了低年段的小主题活动——“我们这一家”,通过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制作使得学生完成“友爱之屋”的搭建。为了让豆豆真正地感受家庭之美,我诚意邀请豆豆的父母,并将豆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变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交谈,并且还告诉他们自闭症的危害,以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那一刻我看到了豆豆父母脸上懊悔的神态,作为父母都想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可是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关怀与爱更为重要。当“友爱之屋”搭建时,我看到了豆豆父母开怀的笑容,同时也看到了豆豆身上绽放出无比灿烂的阳光。
三、转化成果
现在已经进入了二年级,我们的多次活动豆豆的父母都争取参与;平时他们能主动与我联系反映豆豆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豆豆还会经常与我分享自己的小秘密,说爸爸妈妈好啰嗦,每天都打电话。这一刻我们成为了朋友,这一刻豆豆不论是心理还是思想上都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因为我看到了属于他的阳光,属于他的自信。
四、结束语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对于自闭症儿童的转化而言,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落实课程的育人功效,通过多元化的活动以及家庭教育的联合使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在活动中进行生活的体验,用爱得到健康心理的铸造。
参考文献
[1]韩建忠, 代志宏, 江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杜宇自闭症儿童行为转化策略分析及注意力干预训练对策[J]. 现代特殊教育, 2017(19).
[2] 陈秋环.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自闭症儿童 社会交往行为的有效干预[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 2016(10):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