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的运用研究
作 者:赵冬梅 王 琪
(江苏丰县和集初级中学,江苏 221726)
大
中
小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开始更加注重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我国实现人才强国的目标奠定基础。而语文教学作为展现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手法和改革方式都呈现出更加重要的作用。随着语文教学模式的不断革新,“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模式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关键词: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模式;语文课堂
随着对新课标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已经不能只通过传统教学模式达到其标准。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人才的标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所以需要找到知识储备能力和文学素养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向[1]。而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模式,就成为可以改变这种局面新的举措。但是其本身方式并不完善,所以需要结合我国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不断的改革。本文就“学进去讲出来”的教育模式如何才能真正的应用到语文课堂上,有了系统性的叙述。
一、传统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传统模式教学中,教师处于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通过教师的主观想法,指挥方向进行学习。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都是分配性的进行学习,学习方法并不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就会造成在语文课堂中,经常处在老师在台上讲的慷慨激昂,但是学生们都呈现出呆若木鸡的局面。学生根本吸收不进去知识,使课堂教学并没有发挥其作用。既浪费时间还浪费精力,学习能力还得不到提高[2]。所以,老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怎么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收获知识。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巩固,通过创新学习模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会使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发挥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
二、“学进去讲出来”在语文课堂中的实施方法
(一)通过提前预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是形成良好自主学习的最好阶段。和教师直接授课相比,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更好地吸收知识,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水平。教师应该提前下达任务,让学生可以提前预习文章,更好的理解文章大意。并且告诉学生可以在预习过程中,把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把这个疑问带到课堂上,带着问题去听课这样效果会更好,同时也可以自己查资料提前进行了解。在预习方式选择上,学生可以选择上网查资料、熟读文章等方式,同时在查询过程中,也加强了自身的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中,不懂的地方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解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自行进行讨论,给其更多的自我思考空间。
比如,在学习《太空一日》时,可以在上课之前布置预习任务。给出课文中涉及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预习。例如太空一日叙述了哪些危机时刻?在太空里航天员所处环境是什么样的?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向读者传达出什么样的态度?学生可通过网络,去查询关于太空的相关信息,对我国航天领域有更多的了解。也可以从课文的题目着手,思考这篇文章主要是述说哪方面。通过对每篇文章题目都进行审题,减少学生今后写作跑题的现象。
(二)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形式,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都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课,没有创造其小组讨论的氛围。老师可通过5、6个人为一组,围成一个小圈的形式,打造小组讨论环境,下课的时候,再把课桌摆回原有的位置上[3]。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多角度的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语文课文中,问题的答案没有其固定性。因为语文这门学科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意在开拓学生思维。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观点把文章叙述出来,这是“讲”,而对于其他同学来说,这是“学”的过程。小组讨论的形式把“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中,更好的表现出来。
比如,在学习《最苦与最乐》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朗读全篇文章,让学生去了解最苦和最乐分别是什么样的。在对文章的朗读结束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以小组为代表,叙述其文章想要真正表达的情感[4]。在交流过程当中去碰撞想法,得到更全面的理解。
(三)引导表达不同见解,达到反思能力的提升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很多学生还是对文章的一些问题存在疑问。这时候老师需要带领学生去思考其中存在的疑虑,并通过引导尽量让学生自己思索出答案。如果还是找不到问题的根本,老师再进行细致的分析。一系列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自我反思、探索的能力。不应该对事件不明了,就放弃探索或直接去询问他人,而是应该尽量自己去寻找问题,获取答案[5]。
比如,在《大自然语言》的教学课堂上,学生不清晰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目的好处,以及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可以让学生着重去找文中描写物候现象的段落。然后根据学生疑问的地方逐一进行引导,为什么“大自然的语言”和“物候现象”存在联系?和哪种修辞手法更相近?让其跟着引导走,并为之一一解答。通过引导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因为“大自然的语言”是“物候现象”的想象化表达,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吸引读者的阅读,并且题目是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果存在的问题是文章中所能找到的,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就能锻炼其思维、反思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新的语文教学模式逐步渗透到传统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推陈出新的教学,从而让学生更地吸收知识。这一问题也成为教学工作者更多需要考虑的。相信未来语文教学领域将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学进去讲出来”的教学模式将会在语文课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使自主学习、反思、合作等方面能力有更加显著的提高。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鲁德梅.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进去、讲出来”的方法研究[J].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5(11):40-41.
[2]房涛.如何让学生真正“学进去”“讲出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运用“学讲方式”的具体措施[J].现代职业教育,2016(14).
[3]齐程.“学讲”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9(09):80.
[4]卢彦飞.当前学讲计划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7期):101-102.
[5]项继平.贯彻学讲计划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成才之路, 2015(29):5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