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对审美视野下早期阅读教育的几点看法
作 者:傅志端
(福建省南安市第三幼儿园 362300)
大
中
小
附:本文为福建省“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回归童心的图画书教学实践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摘 要:早期阅读是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一种有效途径。审美视野下的早期阅读教育既要重视阅读材料的选择,又要认真解读挖掘其内在美;既要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又要注重心理环境的美化;既要重视阅读教学活动中的审美教育又要关注阅读其他组织形式中的审美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在早期阅读活动中自然地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关键词:早期阅读;审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1]早期阅读融合了语言美、艺术美、生活美、自然美,是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一种有效途径。审美视野下的早期阅读教育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精选阅读材料,满足幼儿审美需要
(一)精选阅读材料
早期阅读材料通过语言和美术这两种符号将纯粹语言文学的构思用视觉形象的方式来吸引幼儿。[2]幼儿在与优秀的绘本接触、对话和欣赏过程中,心灵世界、艺术感觉得到潜移默化地滋养。那么,选择什么样的阅读材料才是美的呢?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是国外的优秀绘本就是适合孩子,一股脑儿不加选择地投放给孩子看,结果有的书孩子根本无人问津。如《讨厌黑夜的席奶奶》这本书虽获凯迪克银牌奖,里面有绘者成熟的画风、娴熟的绘画技巧,但孩子对故事里席奶奶的形象及图画书中只有黑白黄三种颜色感到压抑,提不起阅读欣赏的兴趣。因此,我们在选择图书的时候要分析图书中的阅读符号是否符合不同年龄的幼儿不同阅读能力和审美心理发展水平,选择那些故事形象生动、贴近幼儿生活的;画面色彩柔和、富有阳光感;语言优美、故事情节能引起幼儿审美愉悦,并能引发孩子联想的富有情感的绘本。当这些真正优秀的图书画面为孩子打开艺术观察大门时,孩子才能与图画书对话,走进图画艺术世界。[3]
(二)挖掘绘本内在美
教师在选择、分析图书时常常会侧重分析图书所呈现的图像、色彩、线条、符号以及文字等方面的信息,往往忽视图书的美术语言、图书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的分析,甚至对图书的环衬、扉页等部分装饰特点常常忽略不计。其实这些部分常常通过美术的特殊功能向读者展示绘本的内在美。如《犟龟》这本书,讲的是乌龟陶陶经过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步地向前爬,最终到达目的地参加狮王婚礼的故事。图书中乌龟陶陶执着而坚强、乐观而豁达的性格,通过观察画面中角色生动的形象幼儿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但长途跋涉、日夜不停、一年又一年等通过时间描述刻画乌龟陶陶绝不放弃的品质除了文字在画面中似乎没展示出来。这时,教师只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陶陶路上遇上的蜘蛛、蜗牛、乌鸦等动物的背景图的颜色,请幼儿说说在什么时候遇到了蜘蛛,从哪里看出来的?很快孩子们就会发现图中分别是用春夏秋冬所代表的绿蓝黄白来展示时间的更迭。这种图画表现方式蕴藏着耐人寻味的哲理,更使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画面色彩变化特点以及故事中所展示的意境美。教师只有深挖绘本蕴藏的内在美,为幼儿提供经典的阅读材料,才能满足幼儿审美的精神需要。
二、美化阅读环境,提高幼儿审美感知力
(一)物质环境的美化
创设良好阅读环境能激发幼儿的阅读的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提高审美感知力。我们可在幼儿园大门晨检室创设阅读小站、在门厅设置开放性阅读区,让幼儿和家长经过时可以驻足自由选阅。还可把幼儿园走廊、楼道的墙面布置成绘本墙,让幼儿和家长在上下楼梯时就能看到一个个优秀的绘本故事;在每层楼梯拐角处设置温馨阅读角与故事表演台,让幼儿可以在那里自由的阅读或进行个性的故事表演。我们还注意环境创设的空间美、整洁美、有序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孩子参与阅读活动的热情,促使其审美情趣的发展。
(二)心理环境的美化
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幼儿的阅读兴趣、审美情趣、审美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以尊重、理解、关爱的态度对待幼儿,多给予幼儿鼓励、表扬和赞赏,使之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乐在其中。另外,教师还应注意语言表达的情感性。绘本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图画表现出来的,教师分析阅读内容的基本风格,根据作品风格选择恰当的语调,把绘本所表现的优美语言通过自己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来引起幼儿的阅读兴趣,让幼儿在欣赏教师朗读的过程中发展美的感知力。近日电视热播的《朗读者》掀起一阵阵朗读热潮,让大家感受到朗读这种艺术形式所带来的美感和艺术享受。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可利用晨间接待、区域、午睡前、离园等时间多为孩子朗读,让孩子从中感受到文学的语言美,激起幼儿阅读的兴趣。
三、拓展阅读组织形式,提升幼儿审美表现力
(一)开展表演游戏
在孩子们多次阅读绘本后,我们可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通过加深对图书画艺术美的感知和理解来提升幼儿的审美表现力。如阅读完《犟龟》后,组织幼儿表演活动。在表演过程中,孩子从场景的布置到角色选择,从角色的装扮到全身心再现图书内容和角色特点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拓展、创编故事情节,使其超越了对图画书本身的理解,审美表现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开展体验活动
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可让开展各式各样的体验活动,让幼儿从中体验绘本的内部情绪,享受一次次的审美乐趣。如《小黄和小蓝》的绘本阅读前,我们组织一系列的玩色游戏。幼儿会发现两种颜色相加在一起会变成不同的颜色,教师引导幼儿去观察色彩发生了什么变化,思考它们变化的原因并尝试把自己配色图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幼儿不仅通过故事交流感知色彩丰富多样的变化,而且有创编出各种生动、有趣的故事。在阅读活动时开展各种与绘本相关的体验活动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又促进了幼儿审美表现能力的发展。
(三)开展“好书推荐”活动
幼儿园每班可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让孩子在卡纸上与家长一同在上面标注推荐的理由,可请家长用文字代写,或孩子画家长在下面标注。教师将这些彩色卡纸张贴活动室的过道,让经过的家长和孩子都能阅读。这种的图文并茂的好书推荐活动不仅有效地推动了家庭亲子阅读的开展,还促进了孩子审美表现力的发展。另外,教师还鼓励孩子运用剪贴、绘画等与众不同的表现角度和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鼓励孩子仿编、创作出新的图书,孩子既是小作者又是小读者,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并在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进而感受创造美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江苏出版社,2002,(4):58-112.
[2][3]陈世明. 图像时代儿童图画书的审美反思——早期阅读读本研究之一[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10(4):7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