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积极心理学有利于人们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当前情况下,就中职院校的学生来看,他们还存在着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说就业压力大,情绪过度紧张等等。为此,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中职院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策略
一、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大多数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当前情况下,中职学生一般都处于16岁左右的年龄,而在心理学上,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大多数在叛逆时期,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与普通高中学校的学生不同,中职学生一般都是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且很多是以前不爱学习的学生,所以这就导致他们中考失利后进入中职学校。由此可见,大多数中职学生在没有良好文化课成绩的情况下,还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由于中职学生之后不需要经历高考,所以他们没有很重的学习压力,而且,因为中职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所以他们几乎都没有明确规划好自己的未来,甚至很多学生根本就不在乎学习,总是在上课时睡觉或者是不来上课,这种厌学情绪十分严重。
2.内心需求得不到满足
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都是不同的,他们是独立的个体,存在着家庭教育和成长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差异。从相关的调查中可以了解到,中职学生中有很多学生家庭不太富裕,严重的还存在父母离异的现象,在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的情况下,他们容易出现很多的心理问题。其中,父母离异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严重。因为缺少足够的关爱,他们得不到心理需求上的满足,所以,这些学生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很有可能选择用游戏和上网来填补自己。
3.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
进入到中职学校以后,大多数学生都是寄宿在学校。因为长期生活在学校,所以学生们很少受到父母的监督,又因为他们好奇外面世界的模样,并缺少社会经验,所以常常分不清楚是非,在自控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学生们很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长时间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们会形成不好的习惯。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
1.创建积极心理学教育的队伍,开发课程外延力量
从相关的心理学研究数据中可以了解到,社会生活环境对人们的心理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中职院校就应该强调对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因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有利于他们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同时还有助于他们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面对这一要求,中职院校应该坚持校园活动的多样化,以此来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各种需求。比如说,中职院校可以组织学生们学习积极心理学,并让学生们根据所学内容写出学后感。针对学生们的学后感,可以组织评比活动。另外,学校还可以创建一只专门的积极心理学咨询队伍,这便于帮助学生们解答疑难困惑。
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并不是学校单方的责任,而且,仅凭学校的力量也无法实现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有效培养。这就需要社会还有家长共同投身于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校园文化以及家庭文化环境,让他们能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
2.强调课程发展主题,增加积极情绪体验
(1)优化中职教学内容
在积极心理学中,中职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备受关注的。对于中职院校的心理教育而言,它们致力于帮助学生们增强学习效果,并促使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案例和教学内容时,就应该充分利用那些具有积极性的教学材料,这样一来,便有利于顺应学生心理方面的需求,保障学生们以积极的情绪展开学习活动。例如,中职院校在对学生们展开情绪教育时,就应该尽量使用正面的情绪话语,像是“你一定会成功的”等等较为积极的语句。通过这种教育语言,中职学生们不仅可以更好的集中注意力,还可以接受到无形的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
另外,针对中职院校各个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该设计符合他们情况,满足他们心理需求的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可以展开具有合理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开展。比如说,在教育中职三年级的学生时,就应该强调对他们职业角色方面的教育。因为对于中职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即将毕业,而且在不久之后就要面临就业问题,所以在这一阶段中,有很多学生会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中职院校应该对学生们的择业观进行正确的引导,以此来确保学生们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样一来,便可以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急感和低落情绪。而在教育中职一年级的学生时,则主要强调他们对校园环境适应的教育。因为大一学生才刚刚开始中职院校的学习生活,所以经常会有学生出现厌学、不适应环境、不愿意与人交往等等问题。面对这些情况,中职院校就应该积极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们,让他们能够更好的熟悉校园环境,从而对自身情绪进行合理的调节。
(2)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以往,一般都是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担任学生们的心理疏导员,只要学生们咨询心理机构,他们就会这位学生一定存在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便会造成学生抵触心理疏导教师的问题,并不愿意告诉心理教师自己心中的秘密。面对这一问题,在积极心理学教育中,就应该调节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和教师可以保持共同成长和互相探讨的关系。这样一来,便有利于学生们卸下对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教师的防备,促使自己在有效的心理教育中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总结
总而言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的方式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带来了积极的效果。但是,积极的心理是展开任何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就中职学生而言,积极心理学能够为他们提供正确的人生方向。为此,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人员,就必须要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让学生们能够在积极健康的心理下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进而更好的成长下去。
参考文献
[1]杨斌.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探析[J]. 考试周刊,2017,(40).
[2] 朱昕蕾. 浅谈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 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11).
[3] 许小茴. 试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J]. 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