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以生命观念为基础导向社会责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以生命观念为基础导向社会责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作 者:王志华 熊星 邱阳 (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 646000)

 王志华   熊星   邱阳

 
摘   要:核心素养的提出为生物学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论述了以生命观念为基础,如何导向社会责任这一重要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通过对课本中生命观念的充分研究,利用启发式、探究式、解决式三步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关于生命的社会责任意识,使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能够转化为学生面对生命问题、思考生命问题、解决生命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关键词: 生命观念;社会责任;高中生物教学
1、生命观念与社会责任
生命观念,是对生命现象有关的相互关系和特征进行的一种抽象的解释,这种观点是经过人们证实后可以解释和理解生物学的有关事件和现象,学生在此过程中应形成一定的观念意识和思想方法,如必修1教材中结构和功能的观念、必修2中生物进化和环境相适应的观念、必修3中内环境稳态的观念、物质和能量的观念等。并且能够用生命观念形成一定的自然观和科学观、世界观,并解决实际问题[1]。
 “社会责任”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参与社会相关事务的讨论,并对事务做出一定的理性解释和判断,并积极主动地尝试解决生活中问题。使学生具有造福人类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根据生物学认知和方法,关心社会热点话题,辨别伪科学并作出正确解释;使学生具有生态环保意识,能够积极参加环境保护实践活动;能够向身边人群宣讲健康生活方式和尊重生命等知识[1]。
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内涵中,需要以非线性的思维方式,来认识生命观念的内涵,用科学事实,导向人们对某一科学对象或科学过程的原本见解和意识,具有统领学科知识的功能。“社会责任”的内涵最为丰富,外延也最为广泛。立德树人,即培养具有社会责任之人。核心素养,也是知识、能力、责任之复合素养。生物教学培养核心素养,即培养生命观念为主线,加之对生命现象的理性思维,以及对生命本质的科学探究,最终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社会责任感的国家公民。
笔者团队经过教学实践与思考,总结归纳了以生命观念为基础导向社会责任的各个方面在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7年第二版)》和《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年版)》中的体现(如下表)。
表1 生命观念及相关社会责任在现行必修1教材和课程标准( 2017年版)中的体现
在必修1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组织“珍爱生命”“探究生命本质”为主题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知生命,理解生命,保护生命,进而探究生命的本质,并从生物的生老病死这一主线展开教学,着力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
表2 生命观念及相关社会责任在现行必修2教材和课程标准( 2017年版)中的体现
在必修2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用生物学相关知识去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例如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何如避免更多的变异发生,以及将各种变异的内在因素联系起来,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持续的给学生输入更多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着力问题启发式教学策略。
表3 生命观念及相关社会责任在现行必修3教材和课程标准( 2017年版)中的体现
必修3模块主要讲述的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环境,也能够破坏环境,人类应该与环境和谐相处,合理的利用环境,是历年在高考中的重点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也很紧密,这也是从生命观念的角度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最重要的一本书。在教学中,可以自主探讨、合作探究、展示成果的形式,着力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
表4 生命观念及相关社会责任在现行选修教材和课程标准( 2017年版)中的体现
生物技术安全与伦理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点话题,包括的类别很多,例如转基因、表面活化剂、试管婴儿等,学生对这些方面是比较感兴趣的,同时也比较缺乏这方面知识,没有衡量对与错的能力。教师在这些热点问题上要持有自己一定的观点,同时也要点拨学生他们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分辨是非,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2、基于社会责任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也是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主要途径。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教材,合理设计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采用多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课本中的生命观念在课堂上树立起社会责任感是目前生物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事情。在高中生物学学科教程中,社会责任是他们依托学习过程所获得的综合能力。 
2.1挖掘生命观念实例,培养探究式教学环境
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就需要对教材深入的挖掘。生物教材中编排有大量有关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的内容,教学中要深入分析这部分内容,再将教师自己对此内容的解读融入到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充分融入科学素养、学科精神。采用合理的方法在不知不觉地中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的熏陶,有效提高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效果。
例如,教材中,科学家访谈及科学探究事实部分,培养学生关于生命科学的科学探究的社会责任,想探究,能探究。走进细胞部分,细胞的每一种化学元素都能够在非生命环境中找到(统一性),但含量又不同(差异性),生命既是从环境获得营养,又是主动地选择吸收营养,而不是被动吸收,培养学生关注尊重身边人和事,学会待人处事的社会责任,懂得系统论与反馈调节的稳态观念的社会责任,明白生命的物质观念、环境观念、进化观念、结构与功能相一致的观念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科学发明的利用有两面性,一方面正确的利用可以为人类带来福利,另一方面不正确的利用也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例如,教材中“科学技术社会”版块包含的这些内容:①基因治疗②激素类药物③毒品与心理药物④免疫缺陷病-艾滋病⑤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⑥恢复生态学的现实应用⑦关注生态伦理道德。让学生能用科学的方法去对待现实的议题,如基因修饰作物是否该引入,全球变暖问题应该如何分析如何解决。让学生具备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的认知,并懂得如何做才能避免细菌抗药性的增强。而像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工业品对环境的影响等等,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需要学习和了解的。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经过努力,我们的环境从生产流程到成品都可以变得更加友好;基因治疗技术的应用所存在的领域仍然是一片法律和法规的空白,而我们的学生未来将成长为相关条例和制度的制定者,通过我们给学生合适的素材帮助他们达成相关素养,我们未来才能有一批合格的人才建设社会和维护社会。
2.2结合社会热点话题,创造启发式教学环境
在高中生物学课堂中,要创造性的组织融入社会责任的学生活动。关键是教师要有目的地切入和引领,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探讨生命科学知识,积极担任健康环保生活的倡导者,也是培养学生责任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生物学社会热点问题辩论赛。通过组织展开“转基因食品与人类健康”课堂辩论赛,将生物学知识与人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在教学中引入这些话题,并对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他们正确运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将生物知识与社会之间联系起来,说出怎样运用生物学的成果承担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向公众倡导和普及科学性的常识。学生在基于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原理,对辩论资料收集整理,借助辩证思维,对辩题做出全面深刻的透视,准确地把握争议点、切入点和立足点,以据说理、以理服人,体现自己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的见解,培养独立思考的品格和团队合作的意识[2],既使得课堂轻松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利用新闻报道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例如,据新闻报道每年全世界废弃的服装去路,其百分之十五用于捐赠,百分之八十五被焚烧。再让学生组织开展对“时尚业与全球污染”的讨论。让学生在充分的讨论中明白资源再利用的优点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建立起低碳和环保生活的责任素养。
2.3着眼生活实际问题,打造解决式教学环境
我们教室中的学生越来越缺乏和大自然的接触,缺乏到大自然中的直接体验就难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也难以理解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校本课程让学生增加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最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相互依存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之后,让其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人与动物的关系,让学生去实践调查。事实上,动物是目前人们所需的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的主要来源,它们的生存状态等与我们关心的肉类食物的品质和安全密切相关。从外来生物的入侵、野生珍稀保护动物作为宠物被贩卖到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禽流感的防控等等,都是与着眼生活实际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极好的校本课程资源。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里融入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生态中国、健康中国的理念,引领学生做生态中国、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实践者,是生物学科发挥育人价值、立德树人的要求。
3、结束语
虽然高中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生物,但学生水平还是各有差异,启发式教学环境的达成,教师首先要强调生物学的相关科学原则,如方法、结果、结论等的科学性,不能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些重要环节的掌握能够让学生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中快速的提高自身的生物学素质和技能。在探究式教学环境的构建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分工合作,将各个学生的优势充分运用,有的学生适合动脑,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学生学会小组合作精神,在今后的解决问题过程中会将自身的优势表现出来。在解决式教学环境中,教师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简单的直接指出,更多的应从书本原理的角度去启发,让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清本质,让生物的教学策略在面对问题时得到有效利用。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是新课标与新高考的重要要求,笔者认为社会责任是核心素养的最终落脚点,其中社会责任又应以生命观念为基础并相结合,生物教师应当尽早转变教学观念,以核心素养为重点,生命观念为出发点,社会责任为终点进行教学,培养学生面对生命问题、思考生命问题、解决生命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辛光珠, 潘龙龙. 浅议科学思维在高中生物学大概念中的体现及教学策略[J]. 生物学教学, 2018, 43(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