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借助网络时代优势——优化初中学生品行教育工作
作 者:朱德智
(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青山中心学校 211417)
大
中
小
摘 要:品行素养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的外在体现,它会在人们不自觉的情形下流露于人们的谈吐以及行为之中。因此,培养学生的品行素养,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塑造初中生的良好形象,做好学校的正面宣传,是每一位初中教师的职责。但当前初中学习品行教育工作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时代,远比传统德育工作难度更大,如何迎接这样的时代挑战,利用好网络的优势来助力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品行就成为了今天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品行素养;网络;教学
前言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中学生的大爱,他们用QQ聊天,摇微信约网友,玩游戏结交"游友"等,俨然已将网络视为与生活平行的异度空间。当然,网络可以用来搜索作业,听名师讲课,浏览网页及时快捷地了解时事政治……但这些功能学生并不太常用。因此,如何顺应学生心理,将网络与思想道德教育"联姻",塑造学生良好品行,引导学生走出无视互联网教育功能的误区,主动追求其中乐趣,是我们今天探讨的重点内容,也是笔者接下来所要探寻的话题。
1、网络时代给教育带来的正面影响
首先,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群体环境,有助于学生广泛参与社会交往。网络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输为学生提供了更方便且范围更大的社会交往机会,使学生的社会性得到空前的延伸和发展。由于网络交流是借助计算机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无须直接面对面互动,这种戴着面具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在宽松的、平等的社交环境中淋漓尽致地展现自我、发挥个性,让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真正突破时空的限制到达地球的任一角落、任一个人。
其次,网络使学生能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各样现代化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有利于提高自身素质。网络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途径,帮助学生在一个很宽广的环境中学习和积累知识,发展和形成个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传统,最先进的科学知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接触到多元文化所组成的多元世界,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新的价值观和文化模式,不知不觉地形成新的人格系统和新的人文精神,成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再者,网络创造"虚拟现实"环境能为学生提供角色实践场所,为在现实社会中胜任角色打好基础。学生学习的最后结果主要是使自己能够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成员,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角色。因此,学生作为角色扮演者,有必要加强角色学习和角色整合,通过更多的角色实践使自己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减少角色失调现象的发生,更好地胜任自己的角色。
2、网络助力于初中品行教学的路径分析
2.1有的放矢开展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一是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健全完善全员参与的网络德育管理体系,成立网络教育、网络德育宣传、社区等部门,共同参与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会,积极研究探讨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拓宽网络教育空间,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供积极、到位的联动服务。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坚持开展"每天德育10分钟、每节课德育1分钟"活动,通过升旗仪式、课堂秩序、课间活动、劳动卫生等日常学习活动,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2对学生网上自我教育行为进行引导
校园网络的发展使学生越来越多地通过上网而不是通过班主任等其他途径来解决思想问题,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是巨大挑战,但也表明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在日益增强,这对思想政治工作来说这也是机遇。从网上来看,学生自我教育存在着许多问题,它严重危害并限制着学生自我教育乃至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因此,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行为必须进行引导和管理。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学会运用网络的优势,将更多网络资源"挪用"于学习,养成健康运用网络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3网络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网上交往行为
网络交往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网民的良好道德基础上,如果学生道德规范缺失,即使网络再安全,法制再健全,也只能是被动的、徒劳无功的预防。因此,必须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初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不进行虚假、虚伪的网上交友;不利用网络损害他人名誉和人格,特别是在网上攻击、侮辱或诽谤某个不喜欢的人;尊重他人隐私,不要泄露他人隐私;不散播和传播虚假信息,不窥探或套用别人的文件和个人资料等等,形成良好的网上交往行为。
2.4努力创设思想道德建设的网络环境
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建立"家长网络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接待日、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家长听课日、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利用网络渠道,及时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利用网络交往平台,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利用网络信息的传播优势,密切联系学生所在街道社区,建立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制度和评价反馈制度,畅通评价体系,通用评价结果,把节俭行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情况、尊老敬老等表现都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结束语
总言之,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我们作为教学者,应该看到网络的优势,也不避讳网络的弊端,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科学运用网络,并且为学生构建良好网络学习平台,利用网络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促进良好品行的养成。
参考文献
[1]阙丽群.论网络人际交往[D].成都理工大学,2005,(5):12-15.
[2]李万兵.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1):1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