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三复读生疏导激励教育的策略

高三复读生疏导激励教育的策略

作 者:邓梅坚 (广东省高州市第三中学 525200)

 摘   要:高三的复读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应届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心理问题重重围困,缺乏自信,心理脆弱,挫败感强烈,学习上遭遇瓶颈,难以突破。如何针对其存在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激励,让他们在一年的复习时光里面积极奋进,在高考里考出理想水平,是本文重点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复读生;疏导;激励
高三的复习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经受了高考的失利的打击,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新的班级,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重新开始。他们比应届生遭受着更多的困扰,也比应届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如何让他们在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在新的集体里面,积极面对一年辛苦的学习时光,是我们做班主任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复读生被各种问题重重围困
1.面对新环境产生的孤独感  
来到了新的环境、新的班级,面对新的同学、老师,他们产生一种陌生感。在班级里面,复读生是少数,容易把自己孤立。同时,加上高考的失利,心里的苦闷和压力无处申诉,而以前的同学和朋友大多已经进入令人羡慕的大学校园,落差之下,他们的孤独感更加强烈。
2.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缺乏自信心    
大多数复读生都有自卑情结。当看到昔日同学,一个个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奔走相告时,就会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技不如人,运气不如人。对那些考上大学的同学,会产生一种羡慕加妒忌的心态。这种自卑、失落的心态,就像影子一样挥之不去,不时会出现“人在教室,心却在神游”的情况。而这种不在状态的学习状态,又会反过来影响他们的复读决定,进而影响复习的效率。  
3.高估了复读的压力,认为目标遥不可及   
大部分复读生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最担心的问题经常是:如果明年考得不如今年怎么办?如果明年甚至比今年考得还差,那怎么见人?复读一年太累了,压力太大了,我能受得了吗?大学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美梦。而有些家长不时的敦促子女一定要争气,努力,争取考出更好的成绩,家长过多的关注反而适得其反,在无形当中加大学生压力。 
4.心理脆弱,挫败感强烈,难以接受再次的失败
因为曾经遭遇过失败,他们已经变得非常的不自信。所以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中,他们最难接受的就是再次失败,因为失败又再次的否定了自己的能力。他们甚至会将挫败感放大化。一经历再次的失败,他们容易心灰意冷,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严重的甚至觉得自己选择复读就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二、疏导与激励,促进复读生快速成长
1.消除孤独,找到归属
每个人在生活中,最害怕孤独,这在年轻人里面尤其明显。这种孤独感对心理脆弱、经历过失败的复读生来说就更加强烈。我们要做好他们的工作,首先就要让他们消除孤独感,并且找到集体的归属感,建立自己生活、学习的小圈子。一方面,老师要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关爱,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进入他们的内心,和他们共同分享生活、学习的苦乐得失,排解他们的烦恼,让他们觉得你可以信赖和依靠。另一方面,要鼓励复读生大胆和现在的同学交往,展现自我,认识新的朋友,建立新的情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的温暖。第三,适当安排一些性格热情、开朗、阳光、外向的同学给予其帮助,在座位和宿舍安排上给予一定的照顾,让这些阳光、热情的同学感化复读生,并且帮助复读生明确学校、班级的新要求、新规则,以适应新的环境,尽早融入新的集体里面去,真正成为新集体的一分子。
2.恢复自信心
很多复读生经历因为经历过失败,就轻易的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难以重建信心。但学生经过复读一年的时间,无论是知识的储备,还是考试经验,都要远远大于他们之前原来高中三年所学。尤其重要的是,曾经参加过一年的高考经历和体验,是没有参加过高考的应届学生无法比的,经验就是一笔可贵的财富。事实上,绝大部分复读生成绩提高四五十分都是很正常的幅度,有的甚至超过一百分、两百分。所以,我们要引导复读生大可信心满满的应对一年复读的时光,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的付出必有厚实的回报。一切尽力而为,即可问心无愧。  
3.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作为班主任,除了解决复读生的心理问题,还要关注学生个人存在的具体学习问题,特别是要想办法帮助他们确定复读目标和制订学习计划。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我们要充分调动复读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帮助其认真反思失败的原因,明确症结所在,调整好心态。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方能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从而进行有效的学习。具体来说,可以着重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⑴确定个性化目标,加强理想激励
目标激励必不可少。每个人的学习基础和能力不同,所以目标的制定非常讲究,要切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过低,没有调整性,复读生可能会得过且过。过高,觉得目标犹如天上的明月,可望而不可即,难以企及,反而会逐渐失去信心,失去斗志。
⑵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因此学生首先要致力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因人而异,但必须根据个人实际,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进步的强有力前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专心上课、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等几个方面.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合理安排,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要引导学生注重解题分析, 积极思考,参与到课堂中。同时,要把平时的练习当作测试,培养自己的意志毅力。
⑶引导及时解决疑难问题
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还没弄清楚的,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同时,老师上课是针对全班讲授的,但实际上每个人的学习程度和接受程度都不同,有些问题可能复读生已经掌握,但其他同学还需要老师进一步讲解。但有些问题可能大部分同学都已经了解了,但复读生偏偏在这个问题上出现思考的短板,没能将相关的知识联系上来,一知半懂。
综上所述,复读生的问题千头万绪,敏感又难处理,但主要我们班主任尽心尽力,了解学生,找出复读生的问题所在,对他们的心理进行疏导,对他们的学习给予帮助,促使他们进步、提高,让他们充满信心、斗志的面对生活和学习,那么他们必定会更踏实、坚定的努力奋进,取得优秀的成绩,走向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浅谈给高四学生的多方位减压》  南海中学分校  唐明时.
[2]《高考复读生阶段性心理障碍探究和应对策略》 文档贡献者yangyly2011.
[3]《高中复读班班主任工作心得》  广东省湛江农垦实验中学   黄平辉.
[4]《高三复读班班主任经验交流总结》 韩德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