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赫章县河镇乡光彩小学 553205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数学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大家一直所关心的问题。众所周知,高效的课堂教学就是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因此,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使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8个梨(图片)分成两份,通过分图片,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另一人得7个;一人得2个,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另一人得5个;两个人各得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人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
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这样的教学,不但学生容易理解,而且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又相对枯燥无味,与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和生动活泼的特点构成了矛盾。为了体现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激发兴趣,使他们跃跃欲试。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通过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等方法进行操作,主动探索、观察、讨论、发现、交流,大胆推导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当学生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教师这样问:大家认真观察,割补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哪些联系?根据上面的发现,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通过操作后,已经明确了两个图形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空间形式,这样他们要说的话就很多,就有参与的兴趣,完全有可能进行加工、整理进而推导出公式,课堂教学也更加有效。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关键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意味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向教学科学和教学方法要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紧紧围绕教学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而课堂教学结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至关重要。
首先,要改变观念。不能把课堂的结构只看作是课堂的环节或教学的阶段、步骤。在考虑一个合理的课堂结构时,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的精神,改革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的课,为发展智能为主要任务的课;改革以教为中心而不考虑学的规律的课,为以根据学的规律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会的课;改革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以自学、实验、质疑、探索、讲解、应用、发展的教学方式。
第二,要优化教学手段。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多媒体辅助教学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不但发展了学生智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了课堂教学最优化。
第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的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第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什么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的需要而组织进行。内容简单的不用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较难的先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再组织小组合作。这样,才能使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参与,实现人人学数学。
第五,注意课堂练习的实效性。课堂练习既是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就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及时的课堂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但课堂练习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要“适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编练习题,要有层次、有梯度,要讲究练习的质量,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优质的课堂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个教学观点充分说明了优秀的教师会教给学生一种思维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形成的双边活动。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与学要构成和谐共进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巧妙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探索获取的知识是活的知识,很容易转化为能力。课堂教学是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教师的主导是分不开的。教师把学生的学放到课堂教学的首位,通过教师的组织、指导和点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能够认真、有效地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同时也学会了学习。教师要善于多角度、多层次地给学生开辟思维途径,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更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 “闪光点”,及时给予赞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同时还要留心观察学生的不足之处,耐心及时给予疏导,“亲其师信其道”的古训就得以充分体现。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索的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真正成为探索活动的主体。尽管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一定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