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都生活在富裕,幸福的家庭中,但也不乏个别家庭困难的同学。这些贫困生,在别人面前缺少优越感,往往形成自卑等性格,造成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对他们进行教育扶贫,帮助他们提高素质,树立学习信心,实现教育脱贫,是教师必须要做的工作。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爱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温暖,树立学习信心,提高整体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扶贫;贫困生;转化策略
引言
贫困生由于家庭条件困难,内心充满自卑,在生活和学习中感觉低人一等,因此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在学习中被动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小学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时,要采取措施对他们实行教育扶贫,采用措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主动性,进而使他们感受教师和学生的爱,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一、关心爱护贫困生
贫困生由于家庭原因,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表现得比较自卑,因此在学习时也没有积极性,在上课不爱回答问题,害怕教师提问,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他们在学习中了不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没有学习的兴趣。如果要想改变学生的这种状态,教师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关心爱护贫困生。并与他们主动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从生活中关爱他们,在学习中帮助他们,尊重学生,并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教师和学生的爱,进而拉近与教师同学的心理距离,让他们敞开心扉,引起心理上的共鸣,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发现学生的长处,让他们展示长处,树立信心。如我们六四班有个学生叫郑玉昭,父亲残疾,哥哥当学徒工,家庭条件非常困难,属于建档立卡的学生。现在上学是寄宿在姑姑家,学习成绩较差,非常自卑。我校面对贫困生实行123教育扶贫工程,就是一个贫困生,采取两个教师和三个学生同时帮扶的方法。我了解了郑玉昭同学的情况后,就组织了三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和我一起来帮助他,平时与他多聊天,在他遇到困难时,及时帮他解决。让他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二、优先提问改变状态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场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为了改变贫困生学习状态不佳,成绩落后的状况。教师在教学时要尊重他们,引导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多提问贫困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刚开始时提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通过正确的回答,体验成功的快乐,进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如我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提问郑玉昭,由于他的学习成绩较差,因此上课时几乎不举手回答问题。为了帮助他树立学习的信心,我在课下与他沟通中,与他约定,如果遇到他能回答出来的问题,就举右手,如果遇到不会回答的问题就举左手。我在提问时经常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然后观察他的情况,如果发现他举起右手,就会先提问郑玉昭同学,在他回答正确后,及时鼓励他。慢慢我发现他举右手的次数越来越多,回答问题也有信心了。在学习中也能够主动思考。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三、及时表扬感受成功快乐
学生之所以失去学习的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贫困生由于比较自卑,因此上课时不爱发言。教师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意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爱他们,充分了解他们,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他们的进步,教师要看在眼中,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照顾他们,关注他们的听课情况和学习上的变化。如在教学中,我发现郑玉昭同学上课比以前专心了,做题也比较认真,作业做得比较工整等等进步。在发现他的进步后,我及时对他做出表扬,鼓励他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坚持。我发现郑玉昭面对表扬,非常高兴,而且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了,在上课时也能够主动回答问题了,学习成绩越来越好。
四、共同辅导树立学习信心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此在学习时的接受能力也是不同的。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面对学生的差异,从学困生抓起,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对他们进行教育。在教学时引导他们抓规律,用规律指导练习,进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同时还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克服自卑,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学困生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分在一组,并实行捆绑式的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帮互助,让贫困生感受到团体的友爱,进而让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学习。如面对郑玉昭同学学习成绩差的状况,我把他与三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分到一个学习小组,其他同学帮助他,给他进行辅导。在给他留作业时,我也给他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在他完成必做题后,让其他三个同学对他进行辅导,并给他制定出学习的目标。在他完成作业后,先让小组长给他批改作业,并对他进行辅导。面对他的进步,我及时进行了表扬,并颁发进步奖,给帮助他的同学发辅导奖,进而促进他们小组更加积极地学习,让他们小组共同进步,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结语
小学教师在面对贫困学生时,要有足够的爱心,耐心帮助他们,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爱。同时教师还要采取适当的措施,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他们的个性特征,因材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放慢教学速度,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文勋.关于三都水族自治县小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家庭作业现状的相关调查[J].中外交流,2016,(36):305-306.
[2]冯林.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扶贫”[J].新课程·小学,2016,(4):191.
[3]崔培英.浅谈小学数学留守学困生的转化方法[J].读书文摘,2016,(4):95-96.
[4]付媛媛.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现[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9):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