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的重要时期,现代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判断能力。一般来说,现代文阅读不同体裁形式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据一半的比重,在教育改革工作完成以后现代文阅读成为必考内容,并且所占据的比重也有所提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
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承担着两个极其重要的责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判断能力。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有能力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能够运用这些技能完成社会交际。
一、现代文阅读文本类型在高考试卷中的分布
1.论述类文本阅读,这一类型的主要类别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该类文章一般都是以客观题的方式来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进行测试的。因此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作者写作文章的思路成为该类阅读的重点。
2.文学类文本阅读,在新课标之前,文学类阅读是必考题型,类别一般是散文,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更深层次内容的理解。在新课标之后,阅读的类别变成了国内外小说,各占一半的比例,以主观题的考查为主,结合客观题的形式,又新增了较为开放的论述题。
3.实用类文本阅读.这一类型是新课程之后出现在全国卷中的新题型,与文学类阅读组成选考部分。从它的内容来看,是以人物传记为主要体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探究文章中的部分问题,以表达个人的见解。
二、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阅读文本的选择单一化,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文本体裁形式的选择还是选材的内容,都呈现出明显的单一化。在平时的现代文教学选题上,只是将考试规定范围内的类似作品作为选择对象,不断强化散文、小说和传记作品,严重忽视戏剧、诗歌、新闻等体裁的训练,将文章的来源基本放在了国内阅读教学中。
2.阅读教学讲求套路,缺少灵活性,教师在课堂中讲解文章的模式,受到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影响,已经形成了一种套路。该套路是:教师首先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逐一分析,分析过后开始细节讲解,再运用解题的规范回答模板,来让学生练习作答,最后加以点评,一篇现代文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
三、现代文阅读文本类型在高考试卷中的变化趋向
1.一般论述类文本由自然科学论述类逐步发展到社会科学论述类,并且有向人文科学领域扩展的趋向。2012年新课程标准颁布后,阅读文本选材更加关注科学前沿动态,选取的文本多以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自然科学论述类文章为主,并且在之后的三年里对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类文本的选择具有更加重视传统、重视文化传承。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论述类文本交错出现,使得阅读文本的类别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这一趋势要求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时要注重开阔视野,尊重和理解当代文化生活。对此,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涉猎的领域进行广泛的了解,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自身的阅读兴趣,也会获得对此类文本阅读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话题、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理解。而对全文信息的整合、对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概括归纳,以及对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与合理推断,与掌握更多的答题技巧相比更加重要,更应该让学生在平时的积累中有意识去发展和培养,强化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锻炼,形成学习多层次、多角度的阅读文本的能力。
2. 文学类文本由散文发展到小说,选文注重经典,兼顾时代,在阅读教学和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从体裁上看,散文多数为游记、随笔,它通过对一系列景、物的刻画来展现各地风物、人情以及作者的生活哲思,体现的是文本的抒情性、主观性倾向。小说则围绕中心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展开故事情节,以虚构性的描写来捕捉人物、生活的细节。从散文到小说,体现了文学类文本选裁重视文学学科的专业性和人文性趋势。《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这就要求一方面教师在讲述文学类文本时,应该强调对作品主题形象和情感基调的整体感知和直觉把握,另一方面也须引导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构建文本的意义。
3.实用类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同构成试卷的选考部分。实用类文本包括人物传记、新闻、报告类文学和演讲词等。从近三年的试卷看,实用类文本均选取了杰出人物的传记,试题命制也是紧紧围绕杰出人物的贡献、人生经历、人格魅力等几个方面来展开。作为新增的文本类型,它与高中语文选修课设计的五个系列中的“新闻与传记”相吻合。不仅如此,传记文学更是成为了引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风向标,即所谓“知人论世”。它要求学生在了解人物的时代背景后,对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层次的品评。对此,《新课程标准》要求师生在日常学习、教学中要注重了解传记及新闻类作品独特的文体写作特征,广泛阅读类似文本的优秀作品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在阅读文本的同时能够理清事实与观点之间的联系,理解作者宏观的情感方向和理性评价。
四、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1.积极的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及时的进行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与时俱进,将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现代思想观念进行结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从而保证教学方式能够适应高考教学的需求。另外,教师还要积极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依据不同的阅读文本类型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在知识讲解过程中,不仅能够及时的对文本内容进行扩展,而且还要及时的将相应的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结合,从多个方面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进行思考,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以及课本上获取的知识有限,不能满足高考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开展相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开设创意写作交流会、读书报告会等,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能够将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知识学以致用。同时,教师还应该开展中外名家经典选读、文化论著专书精读、优美文学赏析的教学,让学生感受文学的熏陶。另外,教师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教学模块进行重新设计,多融入一些课外知识,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作品,鼓励学生在教材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从不同角度出发看待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娜.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开放性题型解题策略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