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

作 者:王朝波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宋村小学 264403)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

王朝波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宋村小学   264403)

摘   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体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具有良好的锻炼习惯可以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并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锻炼习惯

引言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的体育工作,在体育教学的工作中要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习惯和技能。小学生正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教学方案,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家长也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但是大多数的家长采取的方法是给学生增加营养,而忽视了他们的体育锻炼。现代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网络越来越发达,有许多小学生沉迷于网络,很少进行户外运动,因此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够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实行了许多年,但是在现在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压力仍然很大,这也使得他们的心理发育也受到了影响,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等,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发泄,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此外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体育教学中有许多项目可以用竞技的方式进行,竞技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一些团体竞技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并利用团体力量解决问题,使其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此外良好的体育锻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毅力,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形成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策略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组织形式
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可以让学生保持新鲜感,进而让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并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中。例如,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各年级的教材中都有队列练习,教师在教会学生基本动作后,可以举行一些小型地队列操练比赛,并且在上课时可以采用向第一名挑战的活动,促进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并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如果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不懂得科学的锻炼方法,不但会对锻炼的效果产生影响,还有可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因此要想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必须要掌握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如在进行足球的教学时,如果没有教给学生踢球的方法和技巧就让学生乱踢,很可能会让学生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有意识的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人体的结构以及各器官的功能、体育运动的规律以及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还要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对人体生理变化的影响等。此外还要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合理的锻炼,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锻炼手段以及方法是不同的,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让学生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锻炼身体。
3.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
小学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加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对体育锻炼产生兴趣。如跑步对学生来说是锻炼学生速度和耐力的良好的方式,可是现在的学生不喜欢跑步,对跑步没有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跑步产生兴趣呢,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喜欢踢球的特点,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比赛,让学生在足球比赛中提高他们的速度和耐力。如果学生在比赛时体力下降的很快或者跑不动时,教师可以及时的指出速度和耐力是踢好球的保证,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进行跑步练习,进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良好的习惯的形成需要经过严格的要求和反复的训练,小学体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学的需要,给学生制定出严密科学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领会动作要领,坚持不懈反复训练,进而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4.发展学生爱好发挥学生特长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长,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并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爱上体育锻炼。体育的教学内容很多,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把所有的内容全部掌握好,可能会某些方面很好,而有些方面则很差,如有的学生跑步不行但是擅长跳绳。因此小学的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树立信心,然后再促进他们其他项目的练习,进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小学生活泼好动,比较喜欢体育运动和游戏,但是如果当他们在进行体育活动遇到挫折而教师不能进行正确引导时,就会让他们对体育失去兴趣。因此小学的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结语
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可以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小学的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并给学生制定科学的体育锻炼计划,采用多种方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并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而使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锻炼他们的毅力,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海洋.贯彻终身体育教学观念培养良好锻炼习惯[J].教师,2008,(24):91.
[2] 朱志英.体育教学中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1):90-91.
[3] 董发伟.小学体育中多样性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6,(5):271-272.
[4] 廖德奇.习惯教育视野下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机制与策略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