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传 承 经 典 德 润 童 心——上湖乡中心小学国学经典教学活动纪实

传 承 经 典 德 润 童 心——上湖乡中心小学国学经典教学活动纪实

作 者:罗 强 鄢湘南 (江西省高安市上湖乡中心小学 330800)

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小学国学经典教学活动,自从开展经典教学以后,我校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下课时不再吵闹,见了教师问好,大家自觉遵守纪律,礼貌待人。学校通过经典教学,不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美德的教育,而且也让教学工作者深刻认识到在小学教学中开展传承经典教学活动的必要性。下面对我校在传承经典德润童心方面所做的工作做个简单介绍。
一、学之急切有需要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传统文化几乎出现了断层,虽然现在我国的科技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当前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道德沦丧、诚信缺失、信仰危机的病态现象。在生活中商业欺诈,贪污腐败屡见不鲜,许多人在生活中迷失了自我,背弃了优秀的传统美德,遗失了祖先的优良传统。小学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因此要想振兴国之文化传统,就必须重视小学教学。小学生就如白纸一样,正处于培养德性的关键时期,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首先要对他们的道德情操进行培养。诵读经典可以让学生接受传统的优秀文化熏陶,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因此诵读经典就成为了一条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同时诵读经典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此外,诵读经典还可以有效开发学生记忆潜能,提高他们的记忆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学习国学经典已经成为学生成长的迫切需要。
二、学有所思找对策
国学经典中蕴涵的传统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孩子们的人格,提升着孩子们的素养。如孝亲敬长,诚实守信,谦恭有礼等。与此同时,灿烂的文明,也能使孩子对祖国更有感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培养和塑造出具有民族意识、经世致用的下一代。但是农村小学生如何来传承国学经典?
国学教育不应是培优教育,不是为特长生而准备的,也不是对思想、品德落后生的帮扶教育,国学经典教育应普惠每个学生的发展。国学没有纳入国家课程,小学语文教材中只有部分古诗词学习。开展国学教育如何系统开展才不至于沦为作秀?国学教学是否只是读一读,背一背,写一写,考一考呢?
学校国学教学研讨会上各位老师提出了各种问题,也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多次反复讨论大家认识到国学作为一门课程,在教材的选择上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应选择浅显易懂,最贴近学生生活和年龄特点的内容,因此学校确立了“八个一”国学经典教学系列活动内容:1.每年级编撰一本书。2.每人学做一套国学手语操。 3.每班开设一节课(正式课、晨读、晚诵)。4.每人学唱一首国学歌曲。5.每学期举行一次国学知识竞赛活动。6.每班营造一个良好的国学学习氛围。7.每学期利用期末考试进行一次国学知识检测。8.每年举办一场国学经典文艺汇演。
三、多管齐下见行动
学校以开设国学课程为突破口,大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根据年级,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螺旋式上升的思路设置不同梯度的教学目标,编选了一套系统的国学经典校本教材——一年级:《弟子规》、《百家姓》;二年级:《三字经》、《千字文》;三年级:《笠翁对韵》;四年级:《大学》、《中庸》;五年级:《增广贤文》、《道德经》;六年级:《论语》,并收录了经典诗词 44 首加以编排整理,共六本,为了让孩子对古诗文的意思有所了解,我们还对部分古诗文作了简单注释。
依托校本教材在每个班级都设有国学课,还可以让学生在晨读或者晚诵时间诵读经典,传承经典教学就有了根本,做到有课时、有教材、有教师,期末考试时还有相关的国学知识检测。针对国学积极组织老师赴长沙、上海、鹰潭等地学习培训,请名师来学校讲座,开展公开课探讨课堂教学方法。如二年级教授三字经的《香九龄》,采用自制ppT讲故事吸引学生,运用学生自演情景剧,形象生动的把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传承明白,让学生觉得国学一点都不难,而且有趣。
学校还让每个学生学会唱十多首经典古诗改编成的歌曲,每天利用学校广播进行传唱。另外还根据《三德歌》自编了一套国学手语操,利用每天课间操的时间边唱边做,雨天就在室内做,并组织了班级比赛,延伸了国学教学的范围,深入到学生的身心。
在国学教学活动开始同时,学校倾力打造校园国学文化,创建充满着浓郁国学气息的校园环境。楼层的楼梯是本土的古代名人,文化简介,走廊上装饰着《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论语》中的名句,甚至校园的围墙上也制作了《成语故事》。课间时,校园广播站播放的歌曲都是古诗文歌曲。这样,学生无论是走路时、休息时,还是玩耍时,目之所及都是图文并茂的国学知识,耳边听到的都是优美动听的国学歌曲。
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类比赛,一批小小主持人,朗诵高手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在“六一国学经典文艺汇演”中二(1)班的学生在集体诵读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改以前害羞的样子,对诵读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学有所用出成效
通过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渐渐摸索出了一些规律。小学的国学课主要应以诵读为主要方式,并采用学生喜爱的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国学启蒙。通过教学,让学生走近并亲近国学。在不同的年级制定出不同的国学教学要求,让学生日日诵读,周周安排,并且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大胆进行教学研究,采用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同时,学校的教师也不断进行研究课展评,开展特色课观摩,定期开展国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进而促进教师认真钻研,提高实效,在各年级举行开展竞赛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出国学文化氛围。通过国学教育,学校学生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都有了较大的改变。
有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靠近清泉,心灵也会湿润;靠近音乐,生命也会起舞。”2017年4月,刘婧老师与学生合演的经典诵读节目《花木兰》荣获高安市首届中小学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2017年9月,喻琳蓁老师获高安市教师诵读比赛二等奖;2017年6月,六年级学生在全市语文、数学教学监测工作中名列全市前茅,国学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全面提高。
我校在开展传承经典的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如形式主义、经典讲解不到位、师资力量薄弱等不足。因此我校将继续传承经典,改正不足,探讨国学经典如何走进家庭,在社会上开展起学经典的热潮。以多种多样的经典诵读形式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并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其中。通过诵读经典,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