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如何在校园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作者认为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以“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关注学生生活中的细节,应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把握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切实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只有付出真正的爱,教育才会获得灿烂的阳光。
关键词: 校园;关注;学生;身心健康
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在现行教育实践中,很多教师注重学生品德的塑造,注意学生心理的调适,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似乎只要与学生成长有关,无不关注。但细心观察一下,好多教师忽略了很多细节性的小事,有意无意地又在伤害着学生的健康。所以,教育应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把握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细节,切实把学生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一、给足课间“十分钟”
我们知道,学生的课间时间只有十分钟,而事实上很多时候,学生的十分钟时间都没有保证。殊不知,学生上了四十分钟的课,已经很疲劳,急需要休息,还需要上厕所,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等事情要做,而仅有的十分钟都没有保证,何谈健康?事实上,教学的效益的高低不在于多上几分钟,而在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如果该下课了,学生已心不在焉,大脑也已很疲劳,老师还在口若悬河,也是事倍功半,更有学生急需上厕所,如果不及时去就真会影响身心健康。所以,老师要舍得给足学生“十分钟”,还学生一个快乐、自由的课间。
二、打开门窗常通风
有的老师上课总喜欢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的,还有的班级后门常年不开,生怕窗外的一切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有时候,可能教室外面确实很嘈杂,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但门窗关闭应该是弊大于利。尤其是夏天,室内温度高,空气浑浊,不流通,极易传播疾病。紧闭门窗的教室,还会有一股特殊的气味,这就是房间内空气污染、氧气不足的表现。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体就会因缺乏氧气而表现出种种症状,轻者如头晕、头痛、心慌、疲乏、血压升高等;重者则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老师要经常打开门窗通风,还学生一个空气清新,健康舒适的学习环境。
三、老师有活自己干
在我们周围,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办公室脏了叫学生打扫,要送东西学生跑腿,上课用琴学生去抬,甚至作业、试卷也叫学生批改……其实,如果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叫学生做一做,也未尝不可,关键是有的事是学生的体力干不了的,几个二年级的学生能抬动一架风琴吗?让学生做他身体承受不了的体力活,无疑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在学校里,老师要做的事情并不多,好多重力活都有后勤人员专门做,有点小事自己能做的一定要自己做,不要把负担强加在学生身上,学生还在长身体阶段,休息好才能学习好,千万别累了孩子。
四、穿着适时看天气
学生穿校服有一定得好处,如重大活动中学生衣着统一,精神饱满,一种令人振奋的感觉,显示出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学生穿着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也能提醒行人注意学生的安全。但有的学校,不论天气怎么变化,一律要求学生穿校服。美其名曰:形象统一。学生的穿着要适时,要根据天气情况来定。正常春秋天,学生穿校服无可非议,如冬天天气骤然降温,已经零下好几度,老师还依然要求学生穿校服,学生只穿着毛衣外加一件校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极易感冒,如果影响学生的健康,就得不偿失了。
五、垃圾食品要拒绝
我经常发现,好多孩子不吃早饭,带点零花钱到学校周围的小摊点上买吃的。这对孩子健康是极不利的。长期下来,有的学生严重营养不良,上课没有精神,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有的吃坏了身体,好长时间才能恢复,既花了钱,又伤身体,还影响了学习成绩。作为老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严禁学生乱买零食,远离垃圾食品,还学生一个健康的,正常的生活规律。
六、勿有体罚软暴力
曾几何时,学校、老师谈体罚色变,一些关于体罚的案例让人触目惊心,胆战心寒。于是教育行政领导说:体罚是高压线,任何人都不得触摸。然而,纵观整个学校,体罚是少了许多,但老师变相体罚却屡见不鲜,我称之为“软暴力”,手段方法更新,其隐蔽性更强,对学生的伤害也更深。皮肉之苦可能短时就会忘记,心灵的伤害往往留下终生的阴影,还有的老师不能体罚,便罚学生扫地、拖地、抄作业十遍、二十遍……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七、保证睡眠轻负担
足够的睡眠是孩子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之一。据调查,现在的学生体能下降,身体状况令人担忧:肺活量水平呈下降趋势,速度、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素质水平下降 ;注意力、记忆力等下降;免疫系统受损、内分泌系统及代谢调节紊乱,最终会导致肥胖。这与学生长期睡眠不足是密切相关的。此外,睡眠不足还会影响孩子长个。而导致学生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这样的教学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应该是低效的,也是错误的。我们老师要切实关注学生的睡眠,在锻炼身体方面为孩子们做出表率。
八、垃圾文化要抵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垃圾文化也在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各种无聊的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色情、迷信、荒诞、恐怖的粗制滥造的出版物,一些低俗、肉麻、空洞、乏味的影视片,多是些披着文化外衣的精神垃圾,败坏着社会风气,毒害着儿童、青少年的心灵。老师应提高警惕,时常关注学生的业余生活,教育他们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健康的活动中愉悦身心。
学生的健康是教育的生命,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以“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关注学生生活中的细节,只有付出真正的爱,教育才会获得灿烂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