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校生年龄多在14~19岁之间,处于青春期或者青年初期,心理变化较为激烈,最易产生心理冲突与心理困惑,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职校生生理基本成熟,心理还未完全成熟,正承受着由成长带来的矛盾与压力,易在生活、学习、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挫折与困难,使得职校生正常生活与学习受到影响。本文在分析职校生心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策略。
关键词:职业学校;职校生;心理发展;心理教育
职校生心理发展与职业学校心理教育之间存在着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职校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水平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依据与起点,是开展心理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另一方面,职校生心理发展又依赖于职业学校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实践的产物[1]。为此,在职业教育中,一定要深入分析职校生心理发展现状,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恰当的心理教育,确保职校生健康成长。
一、职校生心理发展现状
目前,职校生心理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不佳,学习方法不当,导致职校生普遍存在着焦虑的情绪;二是,职校生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易受到感情挫折,且容忍能力较差,易出现情感压抑的现象;三是,社会适应能力较差,缺乏积极的思想与追求,易受到人格尊严损害,普遍存在狭隘、暴躁、孤僻、妒忌、敌对等不良性格;四是,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且普遍存在自私自利、自卑自贱等心理。
二、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策略
(一)明确"职校生"与"职业教育"的地位
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应从多元智能人才观、职校生全面发展观、能力本位观的角度明确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以此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同普通院校大专生相比,职校生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无智力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结构类型差异,均是社会所需人才[2]。职校生应对自身价值予以正确认识,从而正确定位自身职业,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
(二)强化职校生情感教育
在职业学校心理教育中,针对职校生人际交往中不良情绪与心理,应给予及时的帮助与引导,让职校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新的人际环境与人际关系。职业学校在培养职校生人际交往技巧与方法的时候,必须重视职校生自身品德修养的培育,让职校生懂得宽容、尊重与信任,用真诚获取他人的尊重与信任,进而得到真诚的友谊[3]。对于情感教育来说,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适时穿插情感教育;在德育教学与职校生管理中,班主任强调情感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集体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职校生的积极心理,并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此外,也要帮助与指导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职校生,使其走出自我空间,逐渐融入到集体当中。
(三)构建心理教育体系
在构建心理教育体系的时候,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即一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问卷"对职校生心理素质予以调查,评估职校生心理健康程度,从而采取恰当的措施。二是,组织心理健康讲座,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职校生展开专题讲座,从而予以集体疏导,改善职校生的心理状态。三是,通过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对心理健康知识予以普及宣传。四是,设立心理咨询室,根据职校生数量配置专职心理专家,及时调整职校生不良心理状态,舒缓情绪,并针对存在轻微心理障碍或者遇到难题的职校生予以深层次心理调整。
(四)积极和家长沟通
班主任应积极和家长沟通,对职校生心理成长历程予以全面了解,和家长共同探讨与解决职校生的心理问题,从而降低教育盲目性,提高教育效果。在实际教育中,学校可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的方式,向家长普及基本心理健康知识;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实现学校、家庭合力培养职校生心理素质的目的[4]。同时,学校或者家长不可简单粗暴强行的禁止职校生谈恋爱,家长应充分信任自己的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进行平等的谈心,从而帮助孩子有效处理情感问题。此外,教师和家长应正确教育与引导职校生健康上网,对网络优劣性予以充分分析,以此提高职校生网络行为自控性,遵守网络道德,实现文明、健康上网。
(五)积极研究职校生心理
教师不可总是以教育者身份自居,采取强制手段要求职校生屈服,这样不仅会让职校生产生逆反心理,还会影响职校生的健康成长。为此,教师应积极研究教育方法,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职校生,尤其是那些犯过错、有缺点的学生,不可一味歧视、忽略,应以理服人,启发觉悟;在实际教育中,应以积极、正面的教育为主,充分调动职校生的热情与积极性;此外,教师要充分理解、信任与尊重职校生,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点,给予恰当的教育,实现"对症下药",展开个别辅导,让其走出心理误区,实现健康成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职业学校教育中,职校生心理偏差现象越来越普遍,导致职校生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为此,一定要采取恰当的心理教育。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担任一个"传道授业"的师长角色,还要扮演"心理医生"的角色,从而正确、及时的疏导、解决职校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尤其是心理问题,这样才可以保证职校生得以健康成长,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蒋波.积极视角下的职校生心理教育——《职校生心理教育论纲》评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129-131.
[2] 崔景贵,姚莹.职校生心理发展与积极职业教育的心理策略[J].职教论坛,2015(1):4-8.
[3] 朱振虹,崔志平.运用积极心理教育应对职校生网络依赖心理[J].读与写(上,下旬),2015(10):489-489.
[4] 李梅.阳光德育模式下积极心理教育研究[J].教育,2015(34):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