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通过问题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通过问题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作 者:万振兴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恩江小学 331500)

摘   要:课标强调创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的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和数学工具的基础上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小学数学问题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以及在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关键词:问题教学;思维能力;教学策略;注意事项

问题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问题进行对学生学习的引导,通过提出问题、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三步走的策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索和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问题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教学策略
问题教学的核心是通过问题的创设、探索和解决,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探讨,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在教学的过程,教师要多方面的创设,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是课堂的导入内容,让学生们上来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很好的促进问题教学的进行,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性质与涵义的时候,可以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现在有三个苹果平均分给五个同学,那每个同学得到多少苹果呢?"。也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让学生们主动的提出问题,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的认知数学问题产生冲突,让学生们主动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例如在于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在帮助学生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拿出一个粉笔盒或者魔方,问学生们这是什么形状,当学生们回答是正方体的时候,教师可以说:"那老师怎么觉得这是一个长方体呢?"这样利用学生思维上的矛盾,让学生们自然而然的产生问题,并进行主动的探索,教师可以借机将正方体就是特殊的长方体的观念教给学生,并让学生们深刻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这样的问题能够成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兴趣。总之,问题的提出要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再有问题的创立应该有一定的难度,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还有就是问题的创设能够引发学生广泛的思考,鼓励他们创新型的思维方式,例如,在分苹果的那道题中,学生们提出了榨成果汁这种答案,虽然不符合教师的教学目的,但是也应该进行积极的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
(二)引导探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们对于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用问题教学主动的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和获取数学知识,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深切的体会知识学习和掌握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和思考能力。这些能力将使他们终身受益,而且不仅仅限于数学学科,学生们在以后学习任何新的知识和技能都是以此能力为基础的。因此,利用问题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的时候,要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观察、总结归纳等过程。例如,教师向同学们展示魔方的时候,问学生这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在教师提出这是长方体的看法时,积极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实践,让他们自己拿着尺子去实地的测量一下,或者从理论的层面进行讨论,拓宽他们的思维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的时候,还可以实行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们进行分组的探讨,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主动探索的能力还能够锻炼学生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从而真正的提升学生的思维。
(三)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性的思维是对基础知识的一种深化挖掘和理解,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产生的联想和创造性思维。教师要通过解决问题这一途径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们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思维模式,鼓励学生勇敢的进行创造创新。教师要深入挖掘每一个问题中的条件结论,通过交换条件和结论或者衍生新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教学中的位置与方向,可以让学生们自行的设置条件来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当学生们进行了描述,之后倒是可以给出一种方法,然后描述一个位置,让学生们去找那个位置上的同学。发现新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们能够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方向。
(四)课堂追问提高思维力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习题进行发问和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不能够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然后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进行解决。在学生进行了一步简单思考得出结论的时候,在学生的结论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追问,从而将知识的学习引导向更深的层次。例如:
教师:"1×■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将一个苹果分成均等的两份,答案是■ ,如果是■ ×■ 该怎么解释呢?"
学生:"将半个苹果分成两份"
教师:"对,答案是 =■=■ 个苹果。"
教师:"那么■x■ 该怎么解释,答案又是什么呢?"
教师在教学分数的乘法的时候,可以先通过最简单的提问并结合追问的方式让学生们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在这一过程当中锻炼思维能力。
二、问题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几点事项
(一)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
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观,不能只是单纯的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应该更注重于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掌握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问题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问题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能够成功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问题的提出做辅助。一个好的教师能够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感情共鸣,能够创造合适的情景,让学生们积极的去进行思考和探索。
(三)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课堂氛围非常的敏感,教师要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们勇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能够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教师进行探讨和思想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更好的把握课堂教育的效果,更好的引导学生们去学习。
(四)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教学效果的保障
教师要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在问题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不断的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当学生进行过度的发散思维时,要及时的进行纠正和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技能突破传统固有的模式,又能够约束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从而能够同时实现教学目的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总而言之,教师要能够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合理利用好问题教学模式,通过正确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学勇. 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探究[J]. 现代交际,2016,(09):164.
[2]张晓云. 关于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初探[J]. 学周刊,2016,(30):149-150.
[3]彭国庆,黎阳. 小学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14,(06):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