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小学美术学科学生想象力激发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美术学科学生想象力激发的教学策略

作 者:宋 璇 (青岛市城阳区第二实验小学 266000)

众所周知,在小学美术课内外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绘画水平和制作能力随着年级的提升是逐步提高的,但是近年来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却是进步不明显。基于此现象,我们应该反思到底是什么阻碍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是什么让学生在面对美术实践时畏首畏尾?我想这应该是大多数小学美术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是啊,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正是由单纯幼稚走向成熟,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通过美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是每位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我们研究和努力的方向。
一、课堂导入,兴趣导航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能在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抓住孩子的心灵,提高孩子兴趣,那么这节课剩下的部分就可以顺理成章。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从小就接触绘本,喜欢表演和模仿,通过对故事和卡通的细致观察,激起对故事情节的想象,进而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教学《大树的故事》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变成森林里的大树王"说着把制作好的大树的头饰戴上,"作为大树王,我有好多好多的朋友,下面我请同学来从我的树洞里找一找,看看我的朋友都有谁,但是大树王要求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就要用你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让大家猜一猜,看看谁表现的最惟妙惟肖",然后我找三个同学上来,分别找出了小猴子,小鸟,和小兔子。通过孩子们对动物的表演和模仿,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里迅速的进入今天的课题"大树的故事"。这样学生不仅从这个活动中感受到了生动的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成人无法想象的画面,构思新颖、有趣,构图饱满、生动,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较高的审美情趣,想象力特别丰富。
二、自主探究,真实体验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我经常鼓励学生自主体验和探究。在课堂上,我和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在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尝试后,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和相关的美术技巧。在国画课上,我要求学生自己对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点进行研究掌握,在讲授墨色和国画颜料时,我鼓励孩子们反复练习掌握国画工具的性能,从润色、着色、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碰到写生课时,我就领着孩子们在校园里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比直接照着范画临摹要形象生动的多,学生对大自然事物的掌握也会更快更准确。通过自我体验,积极参与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进而提高了美术创作的能力。
三、开拓视野,丰富创想
从古至今,很多大师的作品都是充满想象力的,所以在美术课上欣赏、观摩大师的作品也是激发孩子们想象力的有效方法。例如在学习《大师画我也画》这一课当中,我尝试着和孩子们讲述后印象画派和立体画派的不同之处,通过这两个画派的对比,引导学生比较两位大师的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艺术造诣。让学生们了解,原来绘画插上想象的翅膀,是那么的有趣和生动,让人着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在模仿两位大师的绘画的同时,了解到了艺术语言的多元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想象能力。
  利用"科学幻想画"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也是一种好方法。在社团课上,我领着学生一起看宫崎骏的动画片,带着学生在未来科技的世界里漫游。针对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我制定了《未来城市》、《星球之旅》、《梦幻生活》这三大主题,让学生自由想象,随意表现,任意组合,创作出独特、离奇的新形象。孩子们获得了无限的自由性和广阔的驰骋天地。
四、多元评价,提升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学评价改变了以往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只重教师评价不重学生的教育观念。因此有效的评价也是美术课堂能否激发学生想象,创造有效教学的关键。
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绘画创作往往是反映儿童自己的多见多闻所想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有他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作品。他们更易从细小的的事物中挖掘题材,表现生活,发挥想象。在一年级的《画汽车》教学中,有一个孩子画了用圆形做成吸盘式轮胎的汽车,当他起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时,其他孩子都笑他的汽车跑不快,然后我就问他,为什么要画个吸盘式汽车呢?他很认证的回答:"吸盘汽车可以爬上6楼,这样我的就可以开着车去给帮妈妈擦窗户了。"多么可爱的理由,多么美好的想象力。
其次,要加强生生互评。学生之间在心理上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不仅如此他们还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表现能力,这都是我这个老教育工作者望尘莫及的。所以在课堂上,选择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他学生共同评价,让学生发现作品的闪光点,取长补短,共同学习。
最后,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当一幅美术作品成现在你眼前时,大多数人都会用漂亮美观作为评价的标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会忽略了儿童的作画过程。在教画《下雨了》一课时,有个小朋友交了一幅作品,上面除了有下雨的景色,撑伞的人外,还画了几条黑黑的短曲线。这些线条让本来挺漂亮的画面变得一点也不美观。当别的同学指出这些黑线的不当之处时,画画的孩子显得一脸无辜。我就问他为什么要画这些黑线。"老师,这是在打雷。我没有乱画,因为大类声音很响,我很害怕,所以我就用黑色话打雷了。"多么细腻的情感,多么丰富的想象力。我们教师在帮助、指导、评价时,要试着了解孩子的绘画语言,尊重儿童创作的自主性,让那些极富想象的孩子得到理解和肯定,从而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语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作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让我们以新课标的要求严格落实课堂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从兴趣入手,不断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以迎接核心素养下对我们小学美术教育者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