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作 者:叶燕媛 (广东省岭南师范学院(原湛江师范学院))

摘   要:中国古代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这不断得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文学的书目、古代文学的概念以及古代文学的理论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让大家正确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史,本文将从古代文学书目、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来看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

 一、古代文学书目的发展情况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古代文学对于中国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是我国文化瑰宝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然后学会从古代文学书目发展来认识古代文学的发展史。
古代文学书目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情况,我们非常有必要加强对中国古代文学书目的研究。古代文学书目主要是指古代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相关的文学文献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相关人员就会对大量的古代文学进行整理,最终形成古代文学的专科目录。在先秦时期,那时候的人们并没有将文史哲区分开来,文学目录并不存在,随着朝代的不断发展,到了汉代以后,统治者越来越重视官方图书的建设,这就使得汉代的图书编辑业非常发达,大量的文献在汉代产生,例如《七略》就是汉代统治者对图书高度重视的一种体现,这本书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它是我国第一部官修藏书目录。这本书虽然有著录诗赋,但是它没有散文以及其他的方面的文学题材,由此可见,汉代的文学书目发展并不成熟,目录十分单一。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不断发展,专门的文学目录出现在大家的视野当中,例如文学别集目录及总集目录就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到了唐朝初期的时候,相关人员加强了对古代文学书目的研究和编辑,这就使得楚辞、别集、总集这三种文学文献出现在了中国古代文学当中,并且深受当时人们的欢迎。唐朝初期出现的三种文学文献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它们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学类目的基本体系。随着朝代的更替,元曲杂剧成为元代重要文学形体裁,这个时期的文学书目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录鬼簿》为例子,它出现了戏剧的专科目录,这是中国古达文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到了明清时期,我国古代文学书目发展较快,这个时期的文学目录业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白话小说、戏剧等成为文学目录中的重要内容。总之,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文学目录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我们应当将其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弘扬中国古代文学。
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情况
中国的古代文学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完善,它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的研究,这样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史和我国文学的博大精深。
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史之前应当明确中国古代文学论中的两大主要文学理念,第一,审美中心论,第二,政教中心论。这两种文学理念组成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它们有效地推动了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在这两种文学理念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政教中心论,而处于守势的是审美中心论,政教中心论之所以居于主导地位,这主要是受到中国古代文学基质的影响。
西方的文学理论发展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是不一样的,首先,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根据是哲学,而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来说,其理论根基是“史”。相比西方的文学来说,中国古人关于哲学方面的意识比较薄弱,所以,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的不断发展,“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根基。政教中心论和审美中心论是蔡锺翔的《中国文学理论史》中的两种观念,事实上,从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来看,很多文学理论的主张都可以归纳成为政教中心论和审美中心论中的内容。在这两种文学理论中,前者处于主导地位,后者处于守势地位,但是这两种文学理论都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他们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对于政教中心论来说,“史”推动了该文学理论的发展,它有效地将文学划归到“道”当中,中国很多的古代文学家通常会通过“道”来打压文学的审美中心论,“道”的巨大力量主要是来源于“史”的力量,“史”使得“道”具有了不言而喻的“合法性”。那么,“史”为何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呢?这值得我们深思,很多专家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史”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他们发现,人们之所以非常信“史”,这主要是受到了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发展特点的影响,尽管中国古代社会进入了农耕文明,但是它依旧具有氏族社会的特点,对于氏族社会来说,血亲是维系其稳定的重要因素,“史”便成为了他们所信奉的重要内容。“史”是的叙述方式是追叙,在当时社会来看,追叙也是人们对祖先确认和祭祀的重要方式,因此,人们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史”就拥有了不言而喻的合法性。
总之,随着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于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政治中心论以及审美中心论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他们对政教中心论进行了认真的编排,“史”因其不言而喻的合法性而深受人们的欢迎,并最终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根基。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神,它是我国的瑰宝,我们应当从古代文学书目、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情况来认真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史,然后有效地将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离,最终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悠久历史。

参考文献
[1]何新文.中国文学目录学通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1). [2]曹之.中国古籍编撰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7).
[3]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M].中华书局,2003,(10).
[4]游国恩.中国文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3).
[5]高春艳普慧. 传承?融合?创新:21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的拓展[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