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区域游戏活动作为一种自主化的游戏形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价值。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的指导要点,我们可以利用各年龄班创设的大型区域,打破班级的界限,让所有班级空间和材料为全体幼儿所共享,促进其社会性发展。本文分析了在跨班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跨班区域活动;幼儿社会性;发展方法
通过此活动,幼儿活动范围大大拓展,活动材料得到丰富,活动接触对象增加,进而能给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带来较为积极的影响。
一、概述
随着我国以独生子女为主要家庭结构形式的家庭逐渐增多,由此导致的儿童社会性发展缺失的现象及问题也越来越普遍。家庭教育中,由于同伴的长期缺失,导致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容易表现出疏于交流、怯于合作、无分享意识等行为。根据多方面调研资料,我们可以发现目前这样的区域活动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对区域活动的认识有偏差、区域活动的条件( 时间、空间、材料) 创设不足以及区域活动的指导存在误区等等。尤其在区域活动的空间环境创设方面,许多教师能意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都想方设法独具匠心地为幼儿开辟活动场所,但往往因为利用不好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应。在区域设置上教师通常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结合教室的结构来布置,由于在一个教室内种类繁多,每个活动区的空间往往只能容纳4~8个幼儿同时活动,区域位置的固定不变和空间的狭小,往往导致幼儿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区域活动或者无法在区域活动中获得有效的社会性发展。同伴作为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他人"之一,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增加同伴交往的机会,扩大同伴交往的空间与时间,给幼儿以更有准备的环境和更丰富的社会交往平台才是促进区域活动发挥社会性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二、跨班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
(一)从生活出发,创设多样的跨班交往情境
生活是丰富多样的,跨班活动的教育内容资源也应是多样的,我们挖掘幼儿生活内容,创设多种语言交往情境,帮助孩子在不同语境中建构语言。一是调查。了解别班的孩子的生活环境,做的游戏,喜欢的玩具,带来的图书,做过的活动,兴趣爱好等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是孩子喜欢探知的丰富的调查资源。为了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自制表格,每人选择别班的五个孩子,爱玩皮球或跳绳,或都爱玩,开展简单的调查统计,并在班上交流。通过此活动,可以让幼儿大胆交流,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及表述,虽然对孩子有一定的挑战性,但此情此景,相信孩子能努力并乐意地去完成好。二是辩论。即就某话题展开争辩,有利于激发孩子思维火花,提高孩子的运用语言能力。辩论一般放在平行班进行。大班孩子好竞争,尤其跨班辩论,孩子热情较高。在话题的选择上可以是孩子平常经常遇到的问题,如"要不要把水彩笔借给自己有却经常不带的孩子"这种常遇到的争议问题,让孩子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二)多种形式的跨班区域游戏
区域活动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孩子们可以进行自主游戏和活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进行选择不同班级,不同内容的区域进行活动,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合作、交往、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结合我们的特色活动,我们可以进行大带小的跨班区域活动,平行班的跨班区域活动。这不仅可以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通过大班幼儿带着小班弟弟妹妹的活动,能力强的幼儿带着能力弱的幼儿活动,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品质和交往能力。每个班开设的区域不同,通过跨班选择区域,孩子们不仅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最重要的是在活动中孩子们学习分享与合作。虽然有时候在处理问题时会有一些小矛盾,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可以学会合作解决问题。使孩子们的交往能力不断提升。通过跨班选择区域活动,促进孩子们社会性的发展。
(三)整合活动资源,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自主活动
班级是幼儿进入幼儿园第一次感受到的集体意识,幼儿在班级制度中找到一定的归属感。以往的区域活动区角都设在一个班级,幼儿很容易就知道今天要玩哪些项目,而且材料更新周期较长,幼儿对活动本身的兴趣难以提高。而跨班级区域活动减弱了班级之分,各班活动材料更新周期较短,极大地整合了活动资源,因此,幼儿对区域活动内容本身的期待大大提高了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投入程度。跨班级的区域活动给幼儿一种神秘感和期待感。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吸引幼儿玩有趣的游戏,幼儿活动兴趣程度大大提升。幼儿在由活动创设带来的兴趣指引下,不仅增加了活动投入程度,而且还能够保持一定的有序操作。老师可以在班级的生活区角投放了几种季节性的蔬菜,如豌豆、蚕豆、春笋等等,另外也可以投放各种关于这些季节性的蔬菜的图片。孩子可以更多地投入到了新投放的材料中,可以为春笋剥去外壳,可以剥蚕豆、豌豆,可以使得参与区角的秩序保持得十分有序。这种难得的秩序感来源于给幼儿合适大小的区域环境、充足的材料和充分的自主选择权。而这些都是跨班级区域活动带来的资源整合优势,是普通的区域活动难以体现的。
总之,通过日常跨班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跨班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激发幼儿参加跨班区域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和同伴互助能力,提高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为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孔凡芳.幼儿同伴交往生活缺失的文化视角分析[D].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2016.
[2]束从敏. 幼儿同伴关系的调查与分析[J]. 安徽师大学报,2015( 4) .
[3]龚顺梅. 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研究[D]. 苏州: 苏州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