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移情教学主要是指"移入情感"的教学模式,通过移入情感来使学生产生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以此更为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正确使用移情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和心理上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语文感知能力和高尚的情感世界,促进语文教育工作的良好发展。本文将举例论述将移情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措施,并提出个人观点。
关键词:移情教学;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移情教学是"感情移入"教学的简称,主要是通过"感情移入"来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使师生双方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有效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培养良好的默契,并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感能够与所学内容达到情感交融,培养学生纯净的文化情感修养。本文将简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移情教学的意义,并从使用艺术性情感语言,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等三个方面来举例论述将移情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移情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移情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促使学生和教师以及所学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实现情感交融,营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与理解,塑造学生高尚、纯洁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将移情教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使用艺术性情感语言
语文教学属于一种语言教学,将移情教学正确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教师首先要注意使用艺术性情感语言,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情感发展规律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意识。例如在解读《幸福是什么》这篇童话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列举出经典语句,如"我代表树林,代表树林里居住的一切动物和树林里生长的一切花草,感谢你们。祝你们幸福!再见!"和"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等,然后,教师可以用艺术性情感语言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两句话的内涵,指导学生理解姑娘的礼貌与善良,明白要靠劳动来换取幸福。接着,通过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童话剧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读出姑娘的美丽、纯洁、善良,感知三个男孩的勤劳、友善与风险精神,体验姑娘和男孩们的内心情感,加强学生对"幸福"、"智慧"等较为抽象的词语的理解,指导学生汲取生活中的智慧,培养学生纯洁、善良的品质,引导学生追求崇高的幸福。
(二)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理应利用一切语文教学资源来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因素和美育因素,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学生高尚的情感意识和健康的审美心态。例如在解析《夏夜多美》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夏夜的景色很美丽,睡莲姑姑、小蚂蚁、蜻蜓和萤火虫的心灵也很美,教导学生学会助人为乐、孝敬父母,培养学生善良的品德。
此外,教师理应运用教材中描写自然美、人性美、科学美、艺术美、社会美的课文来教育学生,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优美的语句和真挚的感情,学生创造艺术化审美情境,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领域初步感知美,启发学生的审美思维,塑造学生的人格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例如在讲解讲解课文《夕照》时,教师可以先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美丽的夕照图,接着呈现经典妙语"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空中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然后,让学生感知夕照的画面美和语言美,结合美术教育,让学生依据文中所描写的夕阳落山时的种种美妙变化来绘画美丽的夕阳,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明白夕阳消失后为地球另一面带来了美丽和黎明,感知太阳的奉献精神。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练习创作赞美阳光的诗歌和作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日出、朝阳、正午的太阳和黄昏的夕照,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创作天赋。
(三)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理用移情教学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爱国、友善、正义的情感意识,例如在解析寓言故事《狼和小羊》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知小羊的善良、礼貌和软弱以及狼的凶残、邪恶,以此培养学生的正义感,激发学生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勇气。在解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教师须注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塑造学生的爱国思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运用移情教学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应注意准确使用艺术性情感语言,塑造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意识,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刻领悟与理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世界。
参考文献
[1]赵美子,刘凤娟.移情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7).
[2]韩建军.移情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职业教育,2013(5).
[3]潘得会.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6(3).
[4]孙忠芳.在小学语文中应用移情教学模式的尝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
作者简介
田霞,女,1981年生,湖南省花垣县人,小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