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积极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达成最有效的教学呢?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手段,谈几点体会。
一、调整教师角色,促进学生发展
以前,老师在课堂上的地位是非常有权威的。学生是聆听者,是教师的配合者,是教师教学思路的体现和实践者。教师怎样讲学生就怎样听。而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一)是教师的角色将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
课堂是学生的天地,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要吸引每一个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就要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人人动手参与到学习中。因此在教学中,应经常用这样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
(1)同学们说得方法都不错,老师把这几种方法再说一下,大家看老师说的对不对,好吗?
(2)老师也听明白了,你的意思是……
(3)老师有个想法,可以说说吗?
(4)老师有个建议,不知可不可以说?
(5)老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学到了几种方法。老师说说,同学们看老师说的对不对。
(6)把这个机会让给别的同学好吗?
(7)你愿意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想的吗?
(8)先让这个同学发表一下他的见解,同学们认为可以吗?
(9)我也有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同学们看行不行?
(10)有的同学没有听明白,谁愿意再说一遍?
(11)你真聪明,这个方法连老师都没有想到,谢谢你,教给我们这个好方法。
(二)是教师的角色将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刚入学的孩子们想像力十分丰富,课堂上发言十分活跃,进入中学后,年级越高,课堂发言越少,甚至教师启而不发,思维变得狭窄、单调。这种结果的出现与习惯于搬运工式的教学,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材、教参上没有不敢说,久而久之,使学生原本丰富的想像力逐渐丧失,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健康心理的促进者、催化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对事物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自我选择,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获得提高和升华,其教育教学质量也随之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恰当创设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创新意识就会孕育产生。教师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因而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笔者采用动画、故事、游戏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提供活动材料,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充分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活动之中,自觉地去探索、去发现。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题策略。课堂教学是没有边界的,数学课也可以像语文课一样让学生自由充分的表达。科技发展的现实是振奋人心的,更使课堂增添了一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祖国如此辽阔,世界如此博大,宇宙如此神秘,各种新闻时事层出不穷,教师要善于捕捉其中蕴涵的数字信息,载入课堂,使课堂成为生动的生活磁场。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笔者首先通过让学生玩扑克牌,算二十四点的游戏,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扑克牌吗?有没有玩过用扑克牌算二十四点的游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这个算二十四点游戏,看看哪组的同学算的最快。(课件出示四张扑克牌 J Q K A),从而引出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小游戏是学生在生活中最为熟悉的,最感兴趣的。这样的设计,可以很好的引起学生关注,也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倡导合作交流,强化参与意识
师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是新课程中强调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得到更好的交流方法,它能使学生之间的沟通更容易,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师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充分展现出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在自己探索研究和相互合作交流中对知识和技能得到真正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们在这样的合作交流下学习,学生们既动了手又动了脑,自己探索、研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知识中去。不仅能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过程轻松愉快,也能使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同时还可以锻炼人与人沟通的能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时,当学生提议可以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为其他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多组三角形,在小组内通过拼一拼,摆一摆,看看把三角形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并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表。然后由代表上台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索,拼出了不同的图形,得出不同的发现。这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小组动手合作操作,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探索,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愉快,知识掌握得更扎实、牢固。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然是广大教师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有效课堂是一种能够经受时间和实践考验的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非返古教学。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