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侯家庄明德小学管理案例

侯家庄明德小学管理案例

作 者:李成生 (河北省内丘县侯家庄学区 054299)

摘   要:“精细管理抓养成?生本活动促课改” ;文化引领学校发展、习惯铸就幸福人生;抓住课改本质,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导四环”课堂模式,兴趣、激情、方法、习惯、能力;“三生课堂”,即生态、生本、生成。
关键词:小学;管理

2015年,我学区将紧紧围绕,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总体目标。结合我学区实际情况提出我学区以“精细管理抓养成,生本活动促课改” 整体工作思路,抓课改,提质量;抓管理,促发展;抓安全,促保障;抓作风,优环境,促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一、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习惯铸就幸福人生
(一)重点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歌》,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健全周会、班会制度,班主任、值周教师认真总结一周学校、班级情况,表扬先进,指出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保持优良的校风、班风。同时,健全卫生、纪律检查制度。学校设卫生、纪律监察岗,确保“学生一日常规”的执行落实。
(二)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专题
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等,比如, 3月12日开展植树活动,使得广大师生更深层次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3月18日举行以“我爱我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将感恩教育在校园全面渗透;今年4月份开展“小手拉大手,创建清洁家园”的活动,使学生养成了更高标准的卫生习惯;“六一”师生大联欢和少先队入队仪式,仪式上,评选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加入少先队,对其本人是一种激励,对其他学生更是一种带动和影响。
(三)课堂渗透,培养习惯
任何教育离开了课堂都显得苍白而又浮躁。我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切入点。融养成教育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尽管各科的教学内容不同,但都有共同的习惯养成目标。如:课前准备、课堂基本礼仪,认真的学习态度等等。从师生间的问好致意到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从课前准备学习用具到课后清理书包桌椅;从思考听讲到读书笔记;从书写运笔到朗读坐姿等,要让学生们能“静则专注,动则活泼”,勤于动手、善于交际、交流共享、自主合作,每一种习惯都要老师去关注和培养,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
二、抓住课改本质,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为何而教?是不是仅仅传道授业,现代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我们要时刻关注生命成长。“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我们教育目标。所以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以“激活学生思维,激扬学生生命”为目的课堂。
(一)如何做好关注生命成长的课堂
1、备课:为学生的学而设计,找到学生学好的方法,关注学生是否学会而评价。
2、上课: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发展,⑴我表达分享先学的收获。⑵我倾听,做好补充、质疑和点评。⑶我补充,体现了合作。⑷我质疑,知识的提升。⑸我点评,总结和激励。
3、评价:⑴尊重差异,让每个孩子找到自我。⑵关注过程,让每个孩子超越自我。⑶多元评价,让每个孩子实现自我。
4、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几个要点,兴趣、激情、方法、习惯、能力。
生本课堂本质就是把讲课变成活动,语文:阅读活动。数学:思维活动。英语:听说活动。
(二)“一导四环”课堂模式,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教学效益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校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探索了各学科的课堂基本模式,我校课堂基本模式为“预习指导-前置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归纳升华”四环节课堂教学流程。 “前置学习”环节强调“简单”“根本”和“开放”,提倡和鼓励学生在前置环节大胆质疑,勇于设问。“合作探究”环节注重合作学习的效率,摒弃“假合作、伪讨论”现象,防止“后进生迷失”,加强对小组长的培养,制定科学详细的考核考评机制,促进小组健康发展。“展示点拨”环节特别强调“展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展示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其他同学的思维,启发他们思考,使同学们形成思维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
(三)课程内容生成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传统的教学一个致命的问题在于过度程式化的分析,知识赖以产生、存在及发展的整体性被破坏和拆解了。教师就知识点讲解知识点的做法,使得学生无法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无法构建思维体系,无法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于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一讲,立刻就会;学生一做,马上出错。这就是忽略了知识间联系,忽视了学习知识的整体性造成的。郭思乐教授认为:人固然可以一点一滴地学习知识,但一点一滴的知识是缺少整体生命的。犹如打成碎片的维纳斯不美,而整体的维纳斯才美一样,知识只有成为整体状态的时候,特别是对学生的个体有整体意义的时候,它才会出现其生命力。
最后我给大家讲一下,“三生课堂”,即生态、生本、生成。生态课堂就是自然的、真实的、不作秀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实话实说,有一说一”,能够提出真实的疑问,谈出真实的感受,师生之间能量信息自然流动,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境界;生本课堂就是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生为本的课堂。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要建立在全面、客观和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做到教学的有的放矢,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生成课堂就是通过激活学生思维,碰撞出思维火花,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生成独到的见解和认识。课改的本质是改变师生生命的状态,变教师苦、学生累、家长忧的状态为教师幸福、学生快乐、家长满意的状态。只有改变了这种状态,把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学到知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和创新能力,才能形成魅力课堂、灵动课堂、高效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实现了课堂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一要突出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二要进一步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健全课改评价机制,引导课改工作深入开展。要建立健全语文、数学、综合实践三个学科中心教研组。开展教学工作的调研活动。三要注重对校本教研的指导评价和管理服务,校本教研要注重对本校教学过程的研究,要对来自教师教学实践中的普遍问题进行研究,切实解决教学中师生的困惑,突出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主题,有具体的活动方案,做到前有布置和准备,后有总结和资料积累。学区组织活动每月2次、校内学科组活动每周1次, 四要突出质量核心地位,抓实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
1、学区把教师岗位练兵融入到了学校的常态工作中,大练教学基本功。做到功在课前,立在课堂,思在课后。要加强教师质量意识管理要通过广泛开“以评促教、以练促学、以带促长、以奖促成”等方式,培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水平。定期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对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进行重点的训练和指导。引导教师苦练内功、提高质量。
2、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加强骨干教师考核与使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加强现任骨干教师考核与使用,开展骨干教师“四个一”活动,即:讲一节示范课,指导非骨干教师一节课,做一次专题讲座或教材分析,写一篇高水平论文或案例。
3、加强学习,形成正确的理念。组织全体教师进一步认真学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所教学科在所任年级的具体要求和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灵活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