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技巧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技巧

作 者:邵 兵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营口 115000

摘   要:英语语言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更加要强调的是教学中的技巧运用,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起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本文针对课前、课上、及课后的不同阶段,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了教学应具备的软技巧、微观技巧,从而为英语教学做出贡献。
关键词:软技巧;微观技巧

高职院校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而现在的国际经济全球化、全球合作的大背景下专业技术人才不仅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等外文翻译与应用能力,以便更好的在专业领域内对文献、技术等进行学习,从而为自己以及专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那么基于英语处于如此重要的地位,作为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掌握英语教学的技巧,让学生高效的掌握了解英语知识以及英语学习的能力,对于未来社会建设以及专业人才的培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技巧”需要作为一项重要课题研究分析。
一、英语教学的软技巧——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实行民主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在英语教学中,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要想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良好的素质是前提,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关键,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
首先值得说明的是教师良好的素质,不仅包括教师应具备的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教师还要具备的是基本的道德素质,无论从做人还是学时方面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其次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教学习惯,灵活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以及课堂教学质量,譬如,在课堂可以以英文歌曲来练习学生的听力能力,既解决了听力练习的枯燥乏味,同时又将学生的听力能力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还可以采用英语游戏的形式,既锻炼对英语的反应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英语的熟练掌握程度。最后就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建立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下,如果师生关系非常紧张,没有硝烟的战场,建立教学环境都是很难的,更别提建立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了。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要在课堂上下工夫,更要将功夫下在课堂以外,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从一个朋友的角度关心他们的生活以及心里的发展,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极大的帮助。
二、英语教学的微观技巧
课堂教学的微观技巧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说,它们分别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互动的组、语言纠错的技巧”。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制定。主要注重于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落实课程目标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其途径是将课程目标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师生通过一系列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确定得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整个课程目标的实现。然而,作为教师在课时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很多误区,比如:错误地将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画上等号、用语言能力取代综合运用能力、教学目标与教学主体错位、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上的分离、语言技能目标定位不当、情感态度目标宽泛、重语言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目标重点不突出等等都是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中的常犯的错误。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的设计课时教学目标,从而高效高质的完成教学任务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以《课标》为依据,呈现目标设计的多元性。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即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具体到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围绕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意识这五个方面来设计和编制。②以学情为基础,体现目标设计的针对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储备、心理和技能特点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都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指导教学实施的航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更要以学情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增强目标的针对性。③以行为目标为基底,加强目标设计的准确性。一般认为,行为目标的陈述需要四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audience)、行为动词(be havior)、行为条件(condition)和表现程度(degree)。如“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条件),学生(主体)能表达(行为动词)自己的观点(表现程度)”。“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应避免采用“使学生……”“提高学生……”“培养学生……”的描述方式;“行为动词”指行为主体的操作行为,应尽可能具体明确、可理解、可评估,避免使用“提高”“培养”“灵活运用”“了解”“掌握”等笼统、模糊的术语;“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表现程度”是指学生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④对象的表述。对象解决“由谁来完成行为”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三种表述方式:一是程度副词+主语,如程度较好的学生、程度稍弱的学生等。二是百分比+主语,如85%的学生、60%的学生等。三是表示范围的副词+主语,如全体学生、多数学生等。⑤行为的表述。行为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是说明学习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可以使用“能够朗读”、“能够写出”、“大致听懂”等行为动词。如果需要,还可加上表示程度的状语,如“比较流利”、“基本掌握”等。⑥条件的表述。条件是完成行为的前提,它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评价学习者学习结果时,该在哪种情况下评价。条件通常用一个介宾结构表示,如“在……情况下”,“根据……”,“经过……”等。⑦程度的表述。要解决“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是行为完成质量的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它通常附在行为表述之后,从行为的准确性和质量两方面来确定,进一步说明行为要达到的水平和程度。
其次是课堂互动的组织。对于此项内容我们必须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有互动的课堂不一定是高效课堂,没有互动的课堂一定不是高效的课堂”。而现在教师教学课堂的现状就是:浅层互动,实质缺失、形式单一,双向缺失、机会偏向,平等缺失、内容偏颇,目标失衡。要建立互动的课堂就要根据互动教学的主要特点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设计。①构建合适的互动小组。将不同的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在小组内明确分工,从而达到培养不同的学生的不同能力的目的②活动组织是核心内容。设计多样的互动方式,抓好互动的广度、深度、延展度,关注细节,讲究技巧,确保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充分思考,充分提问,充分发言。③精心设计与准备互动的主题。互动主题要精心设问,要有互动的价值和意义,要启发思维,要有话可说,引起学生的充分讨论和思考。④注重互动结果的展示环节。鼓励展示,做到一人一展示,注意倾听,将互动结果进行交汇,记录与整理展示内容,补充完善自己知识体系和解题思路,确保全班同学都处于紧张高效的学习状态,人人有事可做,同时积极鼓励学生不怕出丑。⑤重视活动评价环节。对互动的结果予以肯定,指出互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再接再厉。
最后是语言纠错的技巧。对此需要有三个认识:
㈠科学的纠错观——纠正语言错误的认识定位。
    有错必纠,出现错误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语言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的窗口,防止学生出差错是不可能的,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学生的错误表明他们已学会了什么、还没有学会什么,学生的错误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应该视之为很好的教育资源,所以,教师应该对错误持肯定态度,应将错误看作学习的一个环节、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还需要进一步教学的内容。
㈡适时与适宜——纠正口语错误的基本原则。
一是根据教学目的确定是否纠错。口语从宽,书面从严。如果教学的重点在表达的准确性,教师应即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的所有错误,对于口误,不必化时纠正。二是从利于树立学生信心的支点上纠错。三是从学生认知的阶段性选择纠错。四是强化语言交际中纠错的适用意识。
㈢智慧与技巧——纠正口语错误的操作策略。
鼓励学生自行纠正,利用提示手段等。
任何的技巧都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完善,不断地从实际教学任务中总结,需要每一名教师用心的体验钻研,秉承着一种对教育负责的态度才能创造出最实用的教学技巧从而高效高质的完成教学内容,收获学生出色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杨进著.《论职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
[2]郭宁.关于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2).
[3]张尧学.吹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新的进军号[N].中国教育报,2006-06-23.
[4]王涛、浅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方法[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