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写字教学中教师的策略

浅谈写字教学中教师的策略

作 者:郭娟娟 (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区园上园小学 230012)


摘   要:本文从悟、说、练三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力求达到激发兴趣、懂得鉴赏、培养美感、形成良好习惯、提高写字技能的目的。
关键词:写字教学悟、说、练;全程参与

引言
“写字”是一种知识性的能力,是一种技艺的操作。“写字教学”即按课程标准要求编选教材,由教师向学生传授“怎样写字的过程”。
一、引导学生“悟”是写好字的敲门砖
写字的基本要领需要老师的指导点拨,反之,由着学生自己随意书写,则会导致写字教学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可单凭教师一张嘴,说写字的姿势、执笔和运笔的方法、笔画和间架结构的问题……要求学生认真听,直到完全掌握,显然是难为了我们的学生。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来解决这件事,引导学生自己来“唱”这些原本由教师“独唱”的“脚本”,情况就会截然不同了。比如,教师可以从一些儿歌来引发学生的话题,使学生从中悟得正确的写字姿势。在听听、说说的过程中,学生已很自然地挺直了腰杆,这无疑比教师的直接传授或强制命令要有效得多。关于汉字结构中的“横平竖直”、“横瘦竖粗”、“左右舒展”等要素的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的演示来实现。
二、引导学生“说”是写好字的前奏曲
对于要写的字,我们不要急着叫学生写。可以结合投影,让学生在“悟”的基础上大胆地说,说结构,说运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尝试说出一些思路来,由浅入深,写字自然长进快了。慢慢的,就能指出字在结构用笔方面的特点和详细的运笔过程。比如“盖”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特点。“盖”是上下结构的字,它的特点是底下这一横要长,像一个盘子,托住上面的东西,如果盘子太小了,上面的东西都要掉出来了,所以下面横写短了就不好看。这一类字还有“至、孟、盆”等。还有“也”字,在书写时让学生说出其关键要写好第一笔横折钩和第三笔的竖弯钩,起笔时不能像写“刀”“习”起笔那样,要把横折钩从左下角穿插至右上角,第三笔的竖弯钩要舍得甩出去包住上面的部分。这样,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在动笔之前说出每个汉字书写要领,下笔时才能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三、引导学生“练”是写好字的铺路石
“练”无疑是写字教学的重头戏。课内时间有限,要提倡一个“精”字,讲究一个“质”字,追求一个“静”字,使所写的每一个字都有相应的效果。教师主要是把好质量关,引导学生看清范字,认准位置,笔画到位,认真书写。因此,在写字课上更多时候我们没有数量的要求,只有质量的要求,积极营造一种求精不求快的氛围,避免了学生为完成任务而随心所欲的现象。每个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确定写字的个数。每写完一个字都要停下笔来与例字比较,进行反思,以便在写下一个字时得以修正。碰到自己琢磨不出的,可以举手示意,请求老师帮助。有了教师的指点、引领,学生的习字更有目的性,可以少走不必要的弯路。
当然,汉字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领悟”“解说”“苦练”途径,引导学生参与的方法还有很多,如:佳作展览、书法比赛等等.

参考资料
[1]《中国古典书法理论——现代书法教育的资源》.宋明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