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一词是一个广义词,可谓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等。素质教育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以上几方面的教育培养,通过教育,受教育者在各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标准,称之为“素质教育”。过去只注重所谓的主科教育,现在强调音、体、美 等科目也要得到发展。“全面发展”也就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主席提出的教育方针就明确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这应该是早期的素质教育。然而,由于社会存在的种种原因,在素质教育喊得越响的今天,部分教师反而觉得轻松愉快,自认为工作负担不重,把时间荒废在以酒寻欢、麻将作乐、经商赚钱上。曲解了素质教育的意义,不给学生布置作业,谓之“减轻学生负担”。反正教学成绩好坏一个样,家长问孩子得几分,师曰:“现在不能打分数”;打听一下:“你今年教学成绩排第几?”答曰:“搞素质教育不排名次”。
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一切要尊重学生,一再强调“不准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现在学生就是上帝。学生不听课,教师不敢批评;学生迟到、早退、不交作业,教师也不敢强行。开学时学生不到位,教师要去请,请不到位,教师又要被罚。学生不学,教师难管,家长意识低,教师不敢管,长此下去,教育如何抓,素质教育水平又如何提高?
上世纪末,打倒“应试教育”的浪潮此起彼伏,一些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不结合实际地连连抛出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案、策略,大喊“应试教育”要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要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不准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不准用考试分数衡量学生成绩;要让学生玩的愉快等等、等等。这些诡辩之词,正投那些工作不负责任的教师的下怀,给他们开了绿灯。他们工作上出工不出力,业务上敷衍了事。他们的说法是,分数不能代表什么,现在是搞素质教育。
人的智商是有差别的,观点也有所不同,所以对“应试教育”的理解也是不同的。由于评价制度的不完善,有的教师把音、体、美课时挤占上了语文、数学,语文、数学的成绩提高了,但是其他科目没有抓好,学生素质就没有得到全面发展,这是应试教育的缺点之一;“应试教育”的缺点之二,应该是评价制度的不完善。在小学,由于统考科目只考语文、数学,而考试成绩牵涉到教师的经济与荣誉,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一些教师就不择手段地管教学生、体罚学生。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严重地损害了教育和教师形象,应该受到一定的惩罚。为了遏制这种现象再度发生,有关部门三令五申严禁教师侮辱、体罚学生,而社会和媒体没有做好正确的引导,群众意识较差,最后滋生了学生不服老师,学习不求上进的局面。
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这是从古至今的最好方法。选拔高级人才可以用,为什么中小学就不可以用呢?我们不是说,“培养人才要从小做起”吗?如果不从小培养学生的考试应变能力和考试成败承受打击的能力,那学生高中毕业参加高考,一旦未金榜题名,岂不去上吊自杀了?要这样,给国家和家长造成的损失将更大。因此,“应试教育”不但不应该被打倒,而且还应继续发扬并进一步完善。
我们回想一下,“文革十年”中培养出来的部分人才是什么样的素质。那时就只强调一个“红”字,只要能背诵几段毛主席语录,就是“思想好”,就可以推荐读大学。政治挂帅,以政治为用人标准,不管专业知识怎样,就该录用。
现在强调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不能取消,更不能打倒、从逻辑方面来说,素质教育是应试教育的外延,应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涵。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要通过对各学科的测试,通过分数的多少才能体现出来。如果对学生只实行“优、良、中、差”四个等级,由于分差太大,对学生的实际水平难以衡量。如果我们把教育教学评比中合理的与不合理的、正确的与不正确的都一概说成是“应试教育”,学生成绩优劣一个样,教师教学质量好坏一个样,这样的评价机制如何搞活教育?
成功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是经得住历史和时间的考验的。而成功的教学方法是随时都在检验、随时都在反思的。而不是不顾实际,把学生当作实验品,花了很长时间去搞什么实验班,最后一检验,质量却比人家差了一大截,还美其名曰“素质教育研究”。
教育无论怎样改革,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因材施教”这一说法,在教育这一行业上已经成为专家学者的口头禅。然而,这个“材”是否包含“教材”和“人才”?现在有的学者一再提出不准分快慢班,强调不准留级,这样,就给学校和教师造成了“难施教”的局面。因为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弱者和强者的差异可谓天渊之别。同一套试题,有的学生能考100分,而有的学生却考了0分。难道这真是怪教师没因材施教吗?学生智力因素、家庭教育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同一个内容,上等学生感觉不够学,下等学生却像听天书,这堂课究竟要根据哪种人的要求施教呢?在同种教育下,接受不了课程的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现象最终导致辍学,这是现在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为了调节这一矛盾,为了让学生都能很好地接受义务教育,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我想,教育部门是否考虑出一个能因材施教的好方法。比如搞长跑比赛,如果把大家都捆在一起,世界冠军又如何练出来呢?根据不同的素质施以不同的教法,传授不同的知识,这不正合符因材施教吗?如此,则将会减少学生辍学,使他们多有一些学习的机会。俗话说:“久读无蠢子”,然而,现在的“蠢子”就是没有再读的机会了。
在这里,我也要说素质教育提得好,但应该有相关的政策和正确的理论作向导,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打造过硬的师资队伍,标准的硬件设施。这样,素质教育才会在教育改革中显现它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