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

作 者:张 芳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小学,广东 深圳 518055)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关键词。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发展的关键期,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探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教育;班级文化;建设实践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核心素养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中的热门话题。在小学阶段,班级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够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学生树立团队协作的意识,让他们学会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从而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情感认同。这种团队协作的精神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为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学生能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与同学展开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这种文化环境鼓励学生挑战传统思维,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价值观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一)环境布置,营造文化氛围
环境布置作为一种直观的教育手段,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精心设计和布置可以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同时,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班级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班主任需要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明确班级文化理念,这将成为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班级文化理念应反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如团结、友爱、诚信、勤奋等。经过讨论后,师生需要达成共识并设计出具体的环境布置方案,首先要确定布置的教室区域,包括墙面、黑板、窗台、图书角等,选择相应的主题和风格,如环保、创新、传统等,挑选适当的照片、装饰物、文字素材,确保环境布置与班级文化理念相符合,还要制定具体的布置计划,包括布置的时间、人员分工、布置流程等,确保布置工作有序进行。在完成方案设计后,教师需要组织鼓励学生参与到环境布置中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制作、装饰、书写。为了保持文化环境的活力和新鲜感,班主任还要提醒学生定期更新布置内容,或根据节日、季节等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也要注意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卫生。
(二)活动开展,丰富文化内涵
开展活动是丰富文化内涵、实现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同时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氛围。例如,为了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举办“文化角竞赛”活动,在活动伊始,教师需要明确竞赛的形式、时间、评分标准等,确保活动的公平公正;在教室后方靠墙角落设立文化角,用于展示学生的作品;通过班会、家长群等方式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自愿报名参与竞赛,学生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创作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作品,如绘画、手抄报、手工制品等,然后将作品提交给老师,老师在文化角进行展示。根据评分标准,学生匿名互评占60%,教师评分占40%,根据得分选出优胜者颁发奖品,鼓励他们继续创作和参与。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活动的成果和不足,为下次活动提供改进的依据。
(三)制度建立,保障文化实施
建立制度可以确保班级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规范学生的行为,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1]教师可以邀请全班学生共同制定班级公约,明确规定班级成员的行为准则和奖惩措施,要求学生遵守公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设立班委,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事务,参与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家长了解班级文化建设的进展和成果,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建立班级文化评价机制,制定评价标准,定期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校方可以将评价结果作为班级评优评先的依据之一,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完善班级文化展示机制,通过墙报、展板等形式展示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果和特色,让学生感受到班级文化的魅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家校合作,共促文化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邀请家长进课堂,分享职业经历和专业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行业和职业特点;组织亲子活动,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如传统文化讲座、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感受文化的魅力。另外,建立班级家长委员会也是推动家校合作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与家委会共同探讨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和措施,增强家长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家委会可以协助班主任组织各种活动,提供资源和支持,如场地、物资等,也可以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班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家长委员会也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高。班主任需要定期对家校合作的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分析合作的成果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听取家长的反馈意见,不断调整和完善家校合作的计划和措施。
三、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实践。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班级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洁.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考试周刊. 2020, (35):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