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实践研究
作 者:芦桂福
(潍坊经济区锦绣学校,山东 潍坊 26100)
大
中
小
摘 要: 新课标的引领下,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平日的教育教学当中,合作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性得以体现,同学之间的关系得以融洽,团结互助精神得以发扬。 关键词: 小组合作; 小学体育; 教学实践
一、引言
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应合理分组以奠定合作基石、科学分工以促进全员参与、互帮互扶以实现共同进步、团队竞争以实现合作达标、展示自我以提高实践能力、多元评价以促进学生成长,从而提升体育小组合作学习质量,更好地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二、小学体育小组合作学习概念解读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强调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合作来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课堂上体育教师将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划分,然后科学指导小组成员开展体育学习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学习的作用,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进而顺利完成预期教学目标。
三、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
(一)合理分组,奠定合作基石
首先,教师应根据“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分组,以确保不同小组的水平较为相近,为各小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其次,小组成员数量不宜过多,以 4~ 6 人为宜,使组内合作得以高效开展; 最后,应根据教学变化动态调整,进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视野得以拓宽。
(二)科学分工,促进全员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验学习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学习状况,才可以实现科学分工、平等合作,使每个学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力求实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三)互帮互扶,实现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仍然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主动进行交流沟通,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实现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跳绳训练时,可以先由小组长负责指挥全组自数自跳 100 下,跳完之后再相互间指出彼此之间存在的问题,给予那些练习完成效率高的小组适当的奖励。
(四)团队竞争,实现合作达标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可以捆绑考核,一旦小组成员不遵守课堂纪律,不仅要扣本人的分数,同时还要扣小组总分,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提醒、防止扣分,进而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例如,教师在开展“蹲跳起”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竞争,先将班级学生以 6 人为一组,然后二人共同配合,面向跑道背靠背挽住手臂蹲在起点线,在教师发出指令后,第一组由起点背靠背蹲跳到终点,然后再返回起点线,迎接下一组学生,依次类推,用时少者胜出。
(五)展示自我,提高实践能力
小组在进行汇报展示前,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将个人不同看法表达出来,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最终形成一致性的意见。例如,教师在开展足球“脚内侧踢”练习时,可以先让各个小组观看技术动作图片、视频,小组成员间进行交流讨论,分别决定本组采用何种技术进行练习。这种互动式的小组合作展示,不仅有利于发挥成员的集体智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合理恰当的评价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因此买用什么样的评价子式让有一定讲究,通常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指评等方式:不失时机地对每位学生和小组在学习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忽视对学生整体的评价; 过于热衷评价优秀学生的表现,漠视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不仅要关注个体评价,同时也要重视集体评价,建立起以“学习过程为主,结果评价为辅”的教学评价机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要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带来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将
其合理应用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顺利掌握体育技能的同时学会合作与竞争,切实地发展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丘小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 10) : 179-180.
[2]梁力.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 10) :31-32.
[3]胡青萍.小组有效合作引领体育“新常态课堂”[J].田径,2017( 6) : 4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