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开展诚信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作 者:韩卫国
(安徽省肥西县上派初级中学,安徽 合肥 231200)
大
中
小
摘 要:“诚”即诚实、真诚,“信”即守信,作为思想道德的基础和根本,诚信是任意时代、任意国家、任意社会、任意阶层、任意人都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更是学校开展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石和关键环节。作为学校、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紧密联系的纽带,班级管理工作同样在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良好思想、高尚品格、正确观念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将诚信教育与初中班级管理有机融合,是新课标、素质教育的共同要求,更是构建和谐班级、诚信班级,以及学生们诚信品格塑造、诚信行为规范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诚信教育;教学实践
一、优化诚信教育环境,夯实高效教育基础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环境对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具有直接影响,它能够对学生们的言行举止、思想素养、道德节操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初中生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诚信教育环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
首先,从校园环境的角度来看,它主要指的是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客观环境,对这种客观环境进行优化主要可通过在教室或走廊内张贴诚信教育宣传标语,在黑板报开设诚信健康教育专栏以普及诚实守信知识,或者利用广播站播放诚实守信小故事等途径实现。通过上述教育途径,教室将被满满的诚信氛围填满,学生在与教室和校园内的诚信教育素材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受到诚实守信良好品格的熏陶;
其次,从人文环境的角度来看,主要指的是教师要制定客观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也就是要求班主任带领初中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对诚实守信品格的整体感知,共同制定《诚信文明公约》,来约束和规范班级内所有学生的日常行为。比如,《公约》中可以明确规定,学生们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科作业,不得抄袭;考试过程中,学生们要做到互相监督,保障考试成绩的公平合理。长时间受到这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制度影响,初中学生就会将认真完成作业、不抄袭、不作弊等行为表现升华为一种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便是初中班级管理中开展高效诚信教育的重要基础。
二、全面推进家校共育,提供高效教育支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是好比一块大理石,若想将其塑造成一位成功的雕塑,需要“家庭”、“学校”、“学生所在集体”、“学生本人”、“书籍”、“其他偶然因素”六位雕塑家的共同作用。然而,在大多数人的传统认知中,学校和教师是开展诚信教育的唯一场所和主要负责人,但学生是一种与社会关系密切的独立个体,诚信品质对于学生的社会与家庭生活同等重要,而这种认知已经无法满足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以及学生全面成长的发展需要,因而,就需要综合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来支持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诚信教育工作,从而为初中学生的品格培养、道德升华提供多重保障。
为此,在开展班主任班级管理诚信教育工作时,班主任就需要积极与家长进行实时沟通,使家长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在校期间违背诚实守信道德要求的行为以及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为,同时也能够将学生在家期间的行为和情感表现或其他失信情况反馈给班主任,通过信息共享的家校共育模式的建立,呵护初中学生的素养提升、品格塑造。
比如,班里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级排名相对靠后的水平,同时,每堂课的随堂测试结果并不理想,但在期中考试时,这位同学的成绩却排到了班级中等偏上水平。当教师和他进行私下沟通时,该学生一直未就考试成绩突飞猛进式上涨做出合理解释,为此,教师就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一方面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学习与复习情况,以及是否增加了课外辅导培训班,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准备一套难度相当的题目,让家长代为监督,以此来评估学生的真实成绩。对比两次考试成绩,不难发现,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没有达到预期水平,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再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才说明了第一次考试作弊的事实,原因就在于一直得不到家长的肯定和夸奖。这时候,教师就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心理疏导,让其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同时,引导其做到诚实守信,主动向家长承认作弊的事实,并就成绩高低与家长认可和家长进行交流,以此来帮助学生改变失信行为,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
三、组织诚信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品格养成
诚实守信的品格与习惯并不是教师单向灌输的结果,而是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中受到诚信启发和熏陶。所以,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积极组织诚信教育活动,为学生们创造亲身体验与实践的机会,比如可以定期组织诚信主题演讲、辩论赛,让学生们围绕诚信主题创编舞台剧,定期评选诚信标兵等,驱动学生将他律转变为自律,充分理解“做人在先、诚信为本”的道理,从而在实践中逐步养成诚信的优秀品格。
结束语
总之,教书容易,育人难。诚信教育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德育工程,对于基本道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处于关键养成期的初中学生而言,全面推进班级管理中的诚信教育直接影响着其诚实守信良好品质的培养和日常行为的规范。为此,初中班主任要从班级内部制度管理、学生内在认知培养、家庭外部教育支持三个维度入手,为初中生更好地接受诚信教育、更好地培养自身诚实守信的品格以及初中班级的高效管理提供必要的氛围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具有正确价值观念、崇高道德品格的青少年,才能夯实其未来成长有益于社会发展、有益于民族振兴、有益于国家建设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丹.初中生诚信教育调查研究--以重庆市五所中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04)?:526-527.
[2]司玉龙.点燃诚信之火——浅谈班级管理中的诚信教育[J].学周刊A版,2010(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