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应用数学画图思想,构建小学“画数学”课堂

应用数学画图思想,构建小学“画数学”课堂

作 者:魏甲英 (都兰县第三小学,青海 都兰 816101)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各种问题。对于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构建“画数学”课堂的方式来加以实现。在具体的“画数学”上,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画图意识、转化思想、解题能力加以实现。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数学”课堂;画图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思维活动[1]。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各种问题。“画数学”课堂则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画图思想,将复杂抽象的内容以数学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降低课堂教学难度。
一、画图感悟,培养学生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思想内容,转化思想顾名思义就是将未知或者不懂的问题转化为已知或者易懂的问题。利用转化思想,能够有效的解决复杂多样的数学难题,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简单具体的图画问题。然后学生根据教师引导提供的图画展开思考,解决问题。
比如,以下该题目,涉及分数等数量关系,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利用转化思想则能够有效的解决。题目为,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变化。青少年一般一分钟跳75次左右。婴儿的跳动次数比青少年多4/5。请问,婴儿心跳多少下。该题目主要考察学生的数量关系,根据已知条件来计算出未知的数字。该题目的难点问题在于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出4/5,学生难以进行理解。学生利用转换思想,将题目的内容以线段图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有效的将题目中存在的数量关系清晰的表达出来(图形如下所示)。从线段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婴儿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出4/5,而这个4/5实际上就是75此的4/5。婴儿的心跳次数实际上就是比青少年心跳的次数加上亲少年心跳次数的4/5。通过该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将题目涵盖的数量关系清晰的表现出来,便于学生展开思考和理解。
 
 
二、画图思考,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画图能力是小学生学习数学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能够将抽象的知识概念或者公式以图形的方式展示出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2]。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复杂困难的数学题目学生往往难以有效的理解。尤其是对涉及到众多变量和数量关系内容的题目。学生往往无从入手,不知道如何解决题目。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通过构建“画数学”课堂的方式来解题,将复杂抽象的数学内容以图画内容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从图画中展开思考,破解难题。在“画数学”课堂中,难点就在于学生如何将复杂多样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可视化的图画内容。
比如,某一题目涉及众多的数量关系,语言文字内容极为复杂,学生往往望文生畏,难以进行有效的思考。教师要积极通过构建“画数学”课堂的方式来加以解决。利用数学画图让学生深度思考,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具体题目内容为“某学校五年级学生在周一到周三期间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参加跳绳的有87人,参加排球活动的有65人。参加篮球活动的有76人,同时参加跳绳和排球的有25人,同时参加跳绳和篮球的有18人。同时参加排球和篮球的有6人。同时参加三项活动的有5人,都没有参加此项活动的有5人。请问五年级总共有多少人?”改题目涉及到跳绳、排球、篮球等多个变量。并且不同的变量之间相互交叉,不容易找到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解答该问题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想通过设置未知数的方式来加以解答。但是,在解答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设置未知数将会涉及到多个“元”,问题解答的难度并没有增加。教师构建“画数学”课堂则能够有效的解决。在问题的解决中,教师可以将题目涉及到的众多变量以韦恩图画包含的方式来加以呈现出来,涉及到的众多变量能够清晰的呈现给学生,使其有效解决难题。
 
在该图中,能够清晰的表述各跳绳、排球、篮球三者之间的关系,以直观化的形式解答问题
三、总结
对于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教师要积极主动的利用画图思想来加以解决。将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以图形的方式加以表达出来,在图形中找准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林浩.巧借“画图”,点亮“思维”——浅谈“画图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9(16):51-52.
[2]祁建萍.培养画图能力 渗透数学思想[J].教师,2019(04):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