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城乡差异研究—以合肥市乐农小学和安庆市彭山小学为例
作 者:陈雯雯
(郎溪县梅渚镇定埠中心学校,安徽 宣城 242100)
大
中
小
摘 要:全文主要从语文的课外阅读出发,以城乡两所小学在课外阅读的五大方面进行对比调查研究: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内容;课外阅读方法、策略、态度;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时间。由于受家庭、学校等因素影响,城乡小学生关于课外阅读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因此笔者针对这些差异内容提出几点解决对策,主要从教授多种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等方面简要谈谈。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城市;农村
引言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全民阅读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教育部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第七条规定:“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以上。”为了具体的了解城乡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及差异,笔者特就此情况进行调查。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城乡差异现状
(一)调研思路
为了行之有效,我选择了两所不同区域的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三个学段,分别抽取两所学校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共100人。分别是乐农小学:代表城市小学,彭山小学:代表农村小学,就调查问卷中关于课外阅读的五大方面:课外阅读兴趣,课外阅读内容,读书方法、策略、态度,课外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时间。展开了对比调研。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在调查问卷中,城乡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差异较明显的主要体现在:“非常喜欢课外阅读”城市小学生占74%,农村小学生占56%。“主动阅读课外书”城市小学生占82%,农村小学生占72%,因此城乡两所小学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都是十分浓厚的,但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关于阅读方法、策略、态度的调查中“能猜出文章的生词”城市小学生占60%,农村小学生占36%,“能抓住关键性的句子理解文章”城市小学生占68%,农村小学生占22%;在阅读习惯的调查中“能注意积累词语、句段”城市小学生占60%,农村小学生占50%,在关于课外阅读时间中“每天阅读30~60分钟”城市小学生占32%,农村小学生占26%,“60分钟及以上”城市小学生占36%,农村小学生占28%。
通过以上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城乡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都存在阅读时间不足的问题。其中农村小学生还存在阅读方法单一,课外阅读量少以及未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问题。因此接下来笔者针对这些问题寻找原因。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城乡差异原因
(一)家庭环境差异
(1)家庭经济地位
城市家庭因经济地位的优越,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优于农村家庭,他们愿意陪孩子逛书店买孩子喜欢的图书,花重金请家庭教师以及参加培训班,为这些小学生提供一切资源用于学习。而农村许多家长出外打工,即便有在家中的家长,农活负担也很重,空闲时也不会想到来读书,没有阅读习惯,从而也就不会想到为自己的孩子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
(2)家长素质程度
城市父母顺应该地区发展需求不断学习,在家庭里无形中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助于孩子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而农村父母长年在外打工者居多,他们奔波于生计,监护子女交给了爷爷奶奶,这样难免会疏于管教孩子学习,更不要说督促子女阅读教材以外的书籍。
(二)学校环境差异
(1)物质条件
彭山小学没有图书馆,学生们课外阅读来源于老师的推荐阅读书目。一般来说,公立学校的经费也并不完全由政府一力承担,可以接受社会各界对学校的物质支持,而城市比农村更有机会接受社会的捐赠。良好的校内课外阅读环境必定会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2)师资力量
彭山小学总共有老师11个,部分都是新招的特岗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职称晋升机会少,流动与外出学习机会也很少,这样不利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而乐农小学现有教职员工86人,学历达标100%,有50%的教师达到大专或本科以上,有近50%的教师正在加紧进修,目前普通话、计算机达标率100%。
(3)课程时间
乐农小学在各个年级会开设阅读课,由语文老师引导学生们读课外书。这在彭山小学几乎是没有的,许多农村小学由于生源少,正在不断的撤并,村里小学是越来越少了,村里的小学生需要到镇里的小学上学,路途遥远,上下学花费了不少时间,回到家有的学生还要帮助父母做农活,这样下来真正可利用的课外时间不多了。
三、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城乡差异的思考及对策
(一)教授多种阅读方法
(1)默读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中段学生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默读法可想而知就是不出声,不指读。它要求做到心在动,脑在动,手不动。
(2)略读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说过“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包括浏览泛读法、提纲挈领法等,要求每分钟读200~400字之间,理解率在80%左右。它是一种有选择的阅读,跳过一些细节,抓重点,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因此此种方法适合需要快速了解相关知识的文章或书籍。
(3)精读法
顾名思义就是对所阅读文章精细阅读。此种方法适合一些名篇名作,语言优美,文意丰富的美文佳作。
(二)养成阅读习惯
(1)使用工具书辅助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中段学生“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2)边读边写边思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中段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因而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时就要提出一些要求。如:圈出课文中的生字词,用直线画出拟人句,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用红笔标出你不理解的地方等。
(3)巧记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类型有很多种,有:读后感,摘抄好词好句好段,改编或续编故事,仿写句子或语段等。农村小学生学习能力普遍不如城市小学生学习能力,因而农村老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做读书笔记,从摘抄好词好句开始锻炼,到仿写句子再到读后感以及改编故事。
参考文献
[1]王永军.谁来解开农村孩子的读书困局: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及分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5):62-64
[2]张红静,潘芳,江虹等,城乡儿童H.R神经心理测验及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4):275-2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