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互联网下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探微

互联网下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探微

作 者:刘梦雪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100091)

 

 
摘   要: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模式和传播途径,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也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新空间,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和方式,增加了用户参与和互动的机会。相关管理领导应重视互联网技术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带来的积极作用,并制定想适应的优化政策,以促进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从互联网下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积极作用入手,进一步探究了其发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探微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信息获取途径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广播电视作为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其传统的信息分发方式和单向传播模式面临着与互联网时代不相匹配的困境。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新闻内容呈现和传播途径多样化,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和参与,互动性得到了极大提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在互联网时代需要与时俱进,探索适应互联网环境的传播模式和策略。通过有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创新思维,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创新与发展,提高传播效果和用户体验,为广播电视新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一、互联网下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信息价值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主要通过广播电视台的频道和节目进行,受众的范围和时间限制较大。而在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的传播,广播电视新闻可以跨越时空限制,触及到全球范围的受众。这使得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受众的覆盖面更大,提高了信息的传达效果和影响力。通过互联网,受众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和节目内容,实现个性化的定制。而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由于受到时间和频道限制,无法满足所有受众的特定需求。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广播电视新闻可以通过自媒体、视频平台、移动应用等多种形式呈现,提供更加多样化和丰富的内容选择,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
(二)有利于提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技术水平
当今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主要依靠传统的广播电视设备和传输方式,受到限制并且局限于特定的频道和时间段。而互联网的发展让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从传统的有线传输转向了数字化传输,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传播和观看。这使得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覆盖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同时也提高了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互联网时代,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广播电视新闻与互联网新闻、移动新闻等形式进行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广播电视新闻可以与其他媒体形式相互融合,实现跨平台的传播。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信息来源和呈现方式,还提供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和合作机会。同时,互联网技术也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提供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从而提升了信息采集、分析和个性化推荐的能力。
(三)有利于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栏目知名度
在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在提升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栏目知名度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内容传播,扩大受众范围。通过优质的新闻内容和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参与,进而提升媒体的知名度。其次,互联网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机会,使得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能够紧密地与观众进行互动。通过社交媒体、评论区等媒介,观众可以直接与媒体进行交流,分享自身的意见和观点。不仅增加了观众对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信任度,还促进了媒体与观众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增加观众的认可和忠诚度。同时,通过与观众的互动,媒体还能够获取更多宝贵的反馈和意见,进而不断改进和优化自身的内容和形式。
二、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的应对策略
(一)注重对社会大众的引导
随着网络信息的日渐丰盈,人们面临着海量的信息和各种观点的碰撞,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谣言的影响,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应注重加强对社会大众的信息引导。发挥其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优势,通过深入调查、准确报道和客观评论,向社会大众传递真实、客观、高质量的信息。同时,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应积极运用互联网工具和技术,与受众建立起双向互动的沟通渠道,及时纠正谣言和误导,引导公众形成理性判断和正确观点。其次,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应关注社会大众的需求和关切。互联网时代,受众具有更高的个性化需求和多样化的兴趣,对新闻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应密切关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和关键事件,精选报道并进行深度解析,为社会大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此外,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也应根据受众特点,开展关注群体、热点话题的深度报道,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总之,通过加强信息引导和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可以在海量信息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树立起公信力和影响力,增强广播电视新闻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二)强化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
现阶段广播电视新闻传播面临着信息碎片化、竞争激烈等挑战。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应注重优化信息资源的获取和采集。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获取信息资源,如社交媒体、新闻网站、自媒体等。传统的采编方式需要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应建立起信息采集的专门团队,积极关注网络信息动态,及时发现、捕捉和把握新闻线索,确保与时俱进的信息更新和高质量的报道。其次,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还应注重对信息资源的加工和整合,当今,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但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对从网络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核实和验证,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同时,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还应注重对信息资源的加工和整合,将各种媒体和渠道的报道进行整合和选择,以呈现出更全面、多角度、有深度的报道。另外,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还应加强技术支持,构建智能化的传播平台和工具。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提供了许多工具和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语音识别等。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支持,进行数据驱动的新闻报道和个性化推荐,提升信息传播的精准性和效果。
(三)完善新闻传播的规章制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规模极大地增加,容易导致信息失实、不准确、偏颇等问题,损害社会公众的权益。广电行业应加强自律,建立健全的行业规范,明确新闻传播的准则和标准,推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遵守职业道德,坚守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行业协会和自律组织还应加强监督和评估,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保障信息传播的质量和诚信性。其次,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和管理。面对互联网上的大量信息,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应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测、评估和筛选。建立健全的信息审核和发布机制,对传播的信息进行有效过滤和筛选,确保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信息质量和可信度。同时,应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法律监管,打击谣言、虚假信息和不良内容的传播,维护社会秩序和公众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媒体人面临着更高的工作压力和技能要求,需要具备较强的信息搜集、判断和编辑能力。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和培养力度,提升其专业素养和传播技能。也应注重培养媒体人的伦理道德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保持公正、客观,为社会大众提供真实可信的新闻服务。
(四)不断拓展和延伸传播渠道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快手等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应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传播渠道。通过在新媒体平台上建立官方账号、发布精彩内容、与受众互动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用户,并与其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同时,新媒体平台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和个性化定制功能,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可以根据受众习惯、喜好和需求,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内容服务。其次,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应积极探索跨界合作。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各行业之间的融合和合作已经成为趋势。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可以与互联网科技企业、文化娱乐产业等行业展开合作,借助其技术、资源和平台优势,共同开展创新型的传媒项目。如,可以与互联网直播平台合作进行新闻直播,与音乐、电影、游戏等产业合作进行内容联动,以提供多样化的传播方式。这种跨界合作不仅可以拓展传播渠道,还有助于吸引更广泛的受众。总之,拓展和延伸传播渠道有助于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更广泛和深入的传播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应积极的顺兴时代的发展,抓住时代所赋予的契机。对广播电视媒体传播工作做出调整和创新,并积极的制定相适应的应对策略,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才能真正与观众产生共鸣,实现良性发展。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深入挖掘互联网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为传媒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建丽.互联网下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J].中国报业,2023(07):108-109.
[2]张卿睿.“互联网+”下的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探微[J].新闻传,2023(02):47-49.
[3]王岩.关于“互联网+”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探讨[J].中国传媒科技,2022(09):53-56.
[4]黄超.网络信息技术在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的应用探究[J].新闻文化建设,2022(06):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