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幼小衔接工作中的细化对策

幼小衔接工作中的细化对策

作 者:李怡婷 (颍上县第二幼儿园,安徽 阜阳 236200)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幼小衔接工作的细化成为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阶段,着眼于未来的小学校园学习、生活需求,拓展幼儿园教育内容与方式,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不断细化幼小衔接工作,加强幼儿的精细化教育,有利于幼儿衔接教育目标的实现,促进幼儿顺利进行小学生活,适应小学生活。

关键词:幼小衔接;细化;习惯;家长;合作
前言
幼小衔接教育,是指在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时期,做好心理疏导、习惯培养、知识储备的教育工作。当幼儿园大班小朋友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在经历两个月的暑假进入小学后,会产生身心上的不适。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细化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准备,成为合格的小学生。
一、做好园内教育工作的细化
在细化幼儿衔接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幼儿园管理者与幼儿教师要意识到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幼小衔接教育意识,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做好思想与政策上的准备。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发展情况、幼儿的发展现状、小学对学生的要求,完善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内容,为幼儿教育提供明确的教育方针。
首先,重视幼儿时间观念的培养。遵守时间,在任何成长阶段都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园时期,教师要求小朋友遵守时间,但并不会对幼儿的迟到行为过分苛责。但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必须准时到校,迟到是十分低级的错误。细化幼小衔接工作,就要关注幼儿园大班小朋友时间观念的培养,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应该完成的事情。在进入大班之时,提出明确的时间方面的要求,像每天坚持准时入园,无故不得提前离开,更不能随意请假。为保证不迟到,小朋友们便需要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每天坚持早睡早起,遵守幼儿园的规范,适应这样的生物钟。在幼儿园内,小朋友的个人活动还是相对自由的,这与小学的纪律严明稍有不同。在大班期间,幼儿教师要有意要求小朋友们在上课期间不得随意离开座位,不得喝水,要根据教师的要求规范个人行为,完成学习任务。更要利用幼儿园内丰富的教学活动,设计与时间观念培养相关的学习任务。像“如何利用课间十分钟”这样的设计类活动,能够让幼儿成为个人时间的主宰。有的小朋友会在休息时间吃东西、玩耍,忘记上厕所。这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要利用休息时间先处理重要的事情,像上厕所、喝水、休息等,再与小朋友玩耍。在大班学习快结束时,幼儿教师要尝试延长教学时间至四十分钟,让小朋友提前适应这样的学习节奏,建立符合小学校园时间要求的时间逻辑。
其次,要重视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培养小朋友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幼儿适应小学生活。在日常活动中,教师要提出专心听讲的习惯,让幼儿意识到注意力集中对学习的影响,促进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长的增长。在活动中,给幼儿更多表达机会,让幼儿习惯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言,形成学习兴趣与发言意识。在其他小朋友发言时,引导其他小朋友认真聆听,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幼儿教师要分析小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设计具有明确目的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学活动中,适当提醒幼儿进入小学,便不可以随意离开自己的座位,只有休息时间内才可以上厕所、吃东西等。除此之外,从幼儿的身体发育需求出发,教师要还关注幼儿坐姿的矫正,保护眼睛,给骨骼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关注教学活动的小细节,让幼儿向合格小学生的标准靠近。
最后,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在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中,小朋友们是没有任何书面作业的。他们只需要在幼儿园内学习、生活,回到家里后,不需要做任何学科知识相关的作业。但在进入小学之后,小学生要在校内完成多学科练习任务,在课后完成一定量的学科作业。很多小学生在刚刚进入小学时,没有任务意识,不在意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对作业具有厌烦心理。在大班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小小的学习任务,让幼儿在园期间完成。像“我给大家讲故事”,让小朋友们结合自己读过的绘本,利用五分钟时间准备好,给大家讲一个精彩的小故事。用于准备的五分钟时间,便是小朋友完成任务的时间。
二、加强家园联合工作的细化
幼小衔接工作,并不是幼儿教师这单一群体能够完成的。要将幼儿培养成合格的小学生,需要各方教育力量的共同努力。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十分重要。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教育的纲要,与家庭取得密切合作。
首先,定期开展家长会活动。在大班时期,利用家长会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了解幼儿当前的个人成长情况,了解其与成为合格小学生的差异。让家长清楚了解自家孩子的优势与不足,利用家庭教育去弥补,才能让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早日完成。
其次,要开展幼小衔接专题讲座。专题讲座的开展,能够让家长获取最新的教育信息,学习正确的幼儿引导方法。幼儿教师、教育专家要在知识传授、心理疏导上发挥个人优势,用专业知识帮助家长与幼儿解决问题,像让家长了解幼儿身份与小学生身份的不同,常见的新生问题等,做好预防。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衔接教育阶段做好思想与方法上的创新,重视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使之具备一名合格小学生应当具备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有利于幼儿顺利进行小学校园,开展小学阶段的学习。幼儿教师要通过个人工作内容的更新,做好家园合作,加强家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晓兰. 论如何科学、有效准备开启幼小衔接工作[J]. 学周刊,2022(13):175-177. 
[2]陈锐. 关于幼小衔接和评价工作的分析[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0):883-884.
[3]次仁卓玛. 探究幼儿园应该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2(20):4-6.
[4]耿建秋. 如何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方法[J]. 中外交流,2021,28(8):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