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作 者:袁振华 (合肥市颐和佳苑小学教育集团青阳路校区,安徽 合肥 23000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小学语文教学面临创新挑战。根据当代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关注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突出,重视综合化人才的培养。改善当前的教学模式和手段,才能让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更为多元化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主体;创新

前言

推进新课程标准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转变个人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深入研究新课程教育理念明确其指导意义,从落后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解决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诸多问题。用多元化的策略和不同的教学途径,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一、优化教学氛围,加强语文教学创新

语文课堂中学习氛围的优化,对于师生角色的明确有积极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关注个人在课堂中的多元化角色。通过角色的转变,成为小学生语文学习路上的良师益友。关注课堂氛围的轻松化、快乐化,让每一位小学生都全身心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加强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才能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负担越来越小,在全新的课堂氛围中高效学习。

像在学习《黄山奇石》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与黄山奇石相关的纪录片。让小学生们一起观看纪录片,并在课堂开始环节,说出对纪录片中所描述的黄山奇石的个人感受以及记自己记忆最深的点。用这样的课堂开端,促进每一位小学生以主动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时,可以通过有效的课堂问题提出,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运转。像在速读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什么?作者表达了自己对描写对象积极还是消极的情感?”在接下来的内容分析中,可以借助“读完第一自然段,你能够从这两句话中读懂什么?在文章的第六自然段,第一句话中有引号,你能体会到引号的作用吗?第二句话中有感叹号,那感叹号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教师在课堂中以引导者的身份提出问题,促进学生通过师生互动不断融入到阅读内容的分析中来,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优化课堂教学氛围。打破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给小学生更加真实的语文学习感受。

二、联系实际生活,加强语文教学创新

将生活化教育理念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打造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的语文学习情境,将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助于语文学科知识实用性的提高和语文学科人文性的体现。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也需要语文知识的融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阅读学习,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人生经历,获取更为丰富的思想感悟,能够将这份感悟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

像在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了解坐井观天的真实意义。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在生活中寻找与坐井观天这一概念密切相关的现象。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哪些人与课文中的“青蛙”如出一辙,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积极讨论,说出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个人表演的方式,呈现“坐井观天”的状态。像拿着一本英文书,面露疑惑,并说“这书上是什么符号,肯定是有人写错了”。当学生们嘲笑老师,或非常快速地说出“那是英语”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表达继续下去,“有些人没有见过中文之外的语言,就会觉得是书上写错了,不觉得自己错,也意识不到自己见识少”,并让学生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案例。促进学生成为生活内容的引入者,在课堂中讲出自己的所见所闻,促进语文课堂生活化。

三、处理教学关系,加强语文教学创新

在全新的教育时期,教师一定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主要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教学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只有教师发挥引导者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让教学活动具有教育意义。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也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正确、科学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像在学习《雷雨》这一篇文章时,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认知特点。在备课时,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用于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雷电、下雨的声音,让学生的听觉调动起来。先辨别声音,后思考问题,接近语文学习主题。在接下来的识字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具有识字优势的学生在课堂中担当“小老师”的角色,发挥个人价值,找到成就感。同时建立课堂中的学习榜样,让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找到主动学习、高效学习的动力。除此之外,要处理好教学与学困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中,格外关注学困生的情绪与表现,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利用简单、基础的课堂问题,给学困生表现自我的机会,邀请学生参与到集体学习活动中来。只有教与学越发和谐,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速度才会更快。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应用的教学方式是不固定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最恰当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落实,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深入研究和解读新课程标准内容为前提,探索新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刘正军.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措施探究[J]. 考试周刊,2021(17):50-51.

[2]饶丽. 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策略[J]. 读与写,2021,18(20):112.

[3]韦玉英.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研究[J]. 中外交流,2021,28(2):279.

[4]都彦梅,赵振群.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 林区教学,2022(8):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