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营养与食品化学》全英授课初探 ——美国马里兰大学《营养与食品化学》前沿课程为例
作 者:黄 卉 李永新 马 爽
(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 吉林 130062)
大
中
小
摘 要:《营养与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专业一门基础课程,专业性强、应用性高、覆盖面广。本文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旨,在已开展吉大学子全球胜任力提升计划—美国马里兰大学《营养与食品化学》前沿课程基础上,延续全英授课方式,讨论《营养与食品化学》授课优势,并提出了一种改善教学模式、创新实践方式、健全问题机制的《营养与食品化学》全英教学的新形式。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化学;全英课程;本科生研究生公选课;
一、前言
《营养与食品化学》既是在化学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组分化学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安全性质以及它们在生产、加工、储藏和运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和安全性影响[1],研究食品营养与生物健康之间关系的基础应用科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学术和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学习借鉴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促进改革,提升国内高校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努力培养有国际视野、熟知国际规则、有能力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高端人才[2]。为了更好的培养国际化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及大学,全英授课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极为必要,我们提出了一种《营养与食品化学》全英授课新形式。在分析课程优势的基础上,创新实践方式和健全问题反馈机制,促进《营养与食品化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并逐步与国际教学接轨。
二、《营养与食品化学》全英国际授课优势
(一)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国际化能力
《营养与食品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重要课程,包括食品化学及营养两方面的内容。食品化学是改善食品品质、开发食品新资源、革新食品加工工艺和贮运技术、科学改善膳食结构、优化包装材料、加强食品质量控制以及提高食品原料加工与综合利用水平的基础。食品营养围绕人类健康和日常膳食的主题开展教学,《“健康中国2030”规划化纲要》倡议,以提高人类健康为目的的合理膳食饮食尤为重要。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掌握化学及营养两方面的内容,对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全面认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优秀专业素养。
(二)明晰学生就业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评估自我,对求职环境和专业的行业发展和前景了解,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教育工作者需要鼓励高校学生不断提升自我,促进自主学习,认清与顶尖人才差距,选择合适的职业,满足行业内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优质人才。学生通过与国际先进食品行业专家的直接对话,可以清楚地看到食品行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明晰就业规划。其次,学生可以参与“公共营养师”的考试并取得资格证书,为自己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三、《营养与食品化学》全英授课实践
(一)改善教学模式
国内学校通过建立国际合作项目的方式,与国外高水平学校交流合作,以国际一流学校为标准,以推动高等学校内部学科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目标,提高自身建设,进而推进我国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进程。国际项目合作方式多样,比起“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方式。学校通过与国际间高水平学校合作,邀请有国际影响力的老师授课,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专业文化素养,拓宽眼界。国际高水平学校,拥有着独特的文化气息与学习方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老师。丰富课程内容,让学生全面了解各个领域概况和最新的发展动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思考,有助于拓宽专业视野、提高科研能力。
线上线下授课结合,打破时空、地域壁垒。线上教学具有环境局限小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连线即可实现国内外资源共享,让优质教育更好的惠及国内学校学生,适合疫情下的国际化教学。传统教育线下方式,师生之间的肢体、眼神交流在提高学生课堂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线上线下结合,学生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合理利用时间。本课程线下在教室与国外视频连线,打造“实体课堂”,塑造良好的学习空间。学生在同学的陪伴下,拥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可有效改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专注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可以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探讨问题。线上学习作为线下学习的补充,学生可恰当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与工作,通过腾讯会议、Zoom meeting与老师实现“面对面”交流,更好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授课方式,同学们都可体验沉浸式全英课堂氛围,及时反馈,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全英授课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全新尝试,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国际一流大学及学科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与国际教育接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国际学术竞争力。
(二)创新实践方式
加大实验比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高校开设的《营养与食品化学》课程是探究食品各种物质理化性质、反应机理的一门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及综合性;开展社会调查,把专业知识落在实处。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结合已学知识和自身感悟,对食品产品表达自己的想法,避免专业知识只停留在书本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在身边的超市、市场等地方进行社会调查,了解食品的原材料获得,产品加工、运输、储存过程,根据食品的理化性质和现实需要,对存在问题的产品进行改进,提出实际食品生产方案,促进知识落实于日常生活,巩固,深化认知。
(三)健全课堂反馈机制
调查问卷可以得到学生对本课程的有效评价,了解学生的需求、建议及意见,总结课程问题,改进实行方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初衷。课程完成后,老师向学生发放匿名调查问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有助于优化课程内容与方向,使课程更符合预期目标。本次课程结束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了包括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好评。
四、结语
《营养与食品化学》的全英授课方式对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国际竞争力、拓宽专业及国际眼界意义重大,学校在合作中整合资源、利用资源,培养出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阚建全,谢笔钧.营养与食品化学(第2版)[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中共中央国务院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2010-2020 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