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民国《江西通志稿·艺文略》勘误

民国《江西通志稿·艺文略》勘误

作 者:漆德文 (江西省图书馆,江西 南昌 330038)

 

 
本文系江西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民国时期江西文献研究”(项目编号:YG2021100)成果之一。
 
摘   要:民国《江西通志稿》是江西旧通志的殿军之作,其《艺文略》收录历代江西人著作,是研究江西地方文献的重要依据。然囿于时代环境,谬误缺漏者甚夥,今不揣谫陋,举例校正,兼及其他书目著录问题,以期有裨益于地方文献之整理。
关键词:艺文略;书目;江西;方志 
自古江右文化昌盛,著述繁多,然著录一省艺文之书不多,今仅存康熙修《西江志·经籍志》、光绪《江西通志·艺文略》、民国张劼《江西艺文志(稿)》、民国《江西通志稿·艺文略》数种。民国《江西通志稿·艺文略》最后出,并撰写《江西各县艺文传目》和《江西各县艺文考证》,附录重订的《四库全书》收录及未收录江西人著作的提要并人物小传,最后编制了索引,存佚皆录,征引广泛,体制宏大,超迈前志。然民国《江西通志稿》编纂,始于从一九四一年,终于一九四九年,期间动乱不靖,该志编撰不易,《艺文略》内容部分或未定稿或未完稿,其稿本存于江西省博物馆,一九八五年江西省博物馆将之整理复印。我们以复印本为对象,细检《艺文略》,考镜源流,辨证异同,认为《艺文略》著录征引繁复,颇助于我们整理江西地方文献,但考订甄别不精审,谬误缺漏甚多,今略举数例言之。
1.彭龟年:训蒙经解、内治圣鉴二十卷、止堂集训二卷、止堂训蒙二卷、止堂集二十卷、奏议外制。第107页。
按:楼钥《攻媿集》卷九六有彭龟年神道碑,曰:“丁内艰,执丧尽礼,以致敬、致乐、致忧、致哀、致严,裒集格言,类为一书,名曰《五致录》。晚又定《祭仪》,行于家。……自僞学之说兴,鲜不变者。公于关洛之书益加涵咏,著有《内治圣鉴》二十卷,《训蒙》《经解》《奏议》《外制》并表笺杂著合为若干卷,藏于家塾。”[1]《宋史》卷三百九十三本传称“所著书有《经解》《祭仪》《五致录》《奏议》《外制》”,《宋史》艺文志子类仅录“《止堂训蒙》二卷”。隆庆《临江府志》卷之十二“所著有《内治圣鉴》二十卷、《经解》三卷、《讲议》三卷、《杂著》、《奏议》等二十四卷。”[2]根据以上文献,“经解”与“训蒙”当为二书,不应混为一种。同治《临江府志》录作“止堂经解”,光绪《江西通志》录作为“训蒙经解”,《通志稿》沿袭光绪《江西通志》之误。《止堂集训》二卷,不知据何文献,恐误。又同治《清江县志》《临江府志》及《通志稿》著录“奏议外制”一种,据楼钥所撰《神道碑》当分录为二种:《奏议》《外制》,奏议乃臣子上书皇帝言事,外制为龟年担任中书舍人时所草拟的诏书。又据《神道碑》和《宋史》本传当补录《祭仪》《五致录》二种,乾隆《清江县志》卷十六龟年本传误为“正致录”,同治《临江府志》误录作“正致录”。又《止堂集》卷十有《易览图序》:“本朝司马文公作《通鉴》一书……公尝自周威烈至周世宗为《历年图》,年举大事……姑因其《图》,实以《稽古录》,又参公《资治通鉴》本书及《目录举要》,即康节先生《皇极经世书》、新安朱氏《通鉴纲目》、东莱吕氏《大事记》、眉山李氏《通鉴长编》,谱而图之,名曰《易览图》。非以求简便也,昌黎文公谓记事必提其要,盖提要则纲领举,而数千年治乱如指诸掌矣。”[3]据此当补录《易览图》一种。
2.吴云从:子史论说、诸书证误。第326页。吴仁杰:子史论说、诸书证误。第326页。
按:康熙《鄱阳县志》卷十六:“吴仁杰,四十四都人,宋淳祐间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又“吴奫,字虎臣,别号云从,仁杰子,补国学生……著有《诸书证误》、《子史论说》十部行世。”道光以下府、县志俱以《诸书证误》、《子史论说》归仁杰,误,当归其子吴奫。光绪《江西通志》据《鄱郡道古篇》录此二书,作吴云从撰。《通志稿》误录吴仁杰、吴云从皆有《诸书证误》、《子史论说》二书。
3.赵若烛:书经笺注粗通、毛诗粗通。第98页。赵嗣诚:诗经笺注粗通。第100页。
按:《书经笺注粗通》、《毛诗初通》,二书,《经义考》卷八四、卷一〇八及光绪《通志》、民国《县志》均录归赵若烛。而同治《府志》及凌迪知《万姓统谱》卷八三录作若烛子嗣诚著。嘉靖《袁州府志》卷十赵若烛传云:“赵若烛,字竹逸,景定中进士,知光泽县。子嗣诚,博通经史,宋亡不仕,立教于乡,及其门者众,所著有诗、书经笺注,名曰‘粗通’。”据此,此二书当为赵嗣诚所著。《通志稿》抄录前志,未能厘清,两录之,殊误。
4.卢羽士:《大雅集》。第315页。卢大雅:《石樵唱》。第316-317页。
按:《明诗综》卷八十九“大雅,贵溪人。龙虎山道士。有《石矼樵唱》。顾玄言云:大雅爲张外史所知,定非庸人。”[4]张外史是张雨,字伯雨,号句曲外史,元末钱塘人。大雅盖生活于元末明初。《千顷堂书目》卷二八、《江西诗征》卷九一、光绪《通志》同著录卢大雅著《石矼樵唱》。《西江志·经籍》录作“卢羽士大雅集”,不录卢大雅《石矼樵唱》。羽士即道士,是大雅的职业身份,“卢羽士大雅集”之为言卢道士名大雅的文集,是泛称,这也是古代目录著录文集的一种习惯,其文集规范著录当为《石矼樵唱》。乾隆《贵溪县志》、同治《广信府志》及《贵溪县志》,盖误读《西江志》,以为“大雅”为集名,而别有一卢羽士者,故另录卢羽士《大雅集》一种。《通志稿》承前志之误,又误录作“石樵唱”,《贵溪县志》(1996)、《鹰潭市志》(2003)同误。
5.童轩:纪梦要览三卷、清风亭稿一卷、筹边录蜀稿、海岳涓埃论。第329页。
按:《清溪漫稿》卷二三有童轩墓志铭,曰:“所著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海岳涓埃》、《谕蜀稿》、《筹边录》、《梦征录》,各若干卷藏于家。”[5]《怀麓堂集》卷七八有童轩神道碑铭,曰:“所著《清风亭稿》行于世,《枕肱集》、《海岳涓埃》、《谕蜀稿》、《筹边录》藏于家。”[6]《千顷堂书目》卷八录童轩《筹边录》,卷十三录《梦征录》(自注曰“《遗书目》作《梦兆要览》二卷”),卷十九录《枕肱集》二十卷、《清风亭稿》十卷、《海岳涓埃》、《谕蜀稿》。《明史》艺文志惟录《枕肱集》二十卷一种。《西江志》著录,与诸史传符合。同治《府志》误录作“筹边录蜀稿海岳涓埃论”,《通志稿》录《府志》不知属断,录为“筹边录蜀稿”,“海岳涓埃论”,殊误。《神道碑铭》记其平蜀事,《谕蜀稿》所记盖此役事。又《晁氏宝文堂书目》卷下又录童轩著《孙子释文》。又明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三、明过庭训《明分省人物考》卷十一、清徐开任《明名臣言行录》卷三三,均记童轩《醯瓮集》若干卷,乾隆《江南通志·艺文志》著录而无卷数。《孙子释文》、《醯瓮集》皆当据以补。又《全元文》据《文翰类选大成》收童轩《补余氏潮汐对》文一篇,小传称“生平不详”,盖误童轩以为元人。
6.柯佩:地理统汇、大成金斗秘诀。第357页。
按:同治《万年县志》卷七引邑人王朝瑞《耕余笔录》谓“柯佩,字月潭,精堪舆家言。万历间著有《地理统汇大成》、《金斗秘诀》行世,入闽,门人彭容校刊。”光绪《通志》、民国《通志稿》录作“地理统汇”、“大成金斗秘诀”,误。《天一阁书目》卷三之一子部著录有宋頼文俊撰、柯佩编辑的《地理统会大成》二十四卷、《地理大成十五卷》残本二种。国家图书馆藏明隆庆三年刻本《新刊地理统会大成》二十七卷,书名小异。光绪《江西通志》误录作“地理统汇”、“大成金斗秘诀”,《通志稿》袭其误。《浙江采集遗书总录》庚集著录“《筮箧理数日抄》二十卷,首列书诀奇遁及后天洪范八卦五行之说。”[7]《千顷堂书目》卷十三、《天一阁进呈书目校録》录作“柯珮辑”,《日藏汉籍善本书录》著作“万年山人柯佩录梓”,据此“柯珮”当为“柯佩”之误。又上海图书馆藏明刻本《理气详辨三台便览通书正宗》□卷残帙(存卷一至六),著录著者为“柯珮”,亦当补录。
7.李荣庭:葩轩集。第335页。李硕:葩轩集。第336页。
按:康熙《余干县志》卷九谓荣庭系“显忠之后。符离师溃,显忠谪筠州,道经余干,子师颜因家焉。荣庭隐居不仕,复取东山书院以延学者。其后多闻人,贯、硕、善、明皆其裔。……硕颖敏敦悫,善吟咏,有《葩轩集》”。道光《余干县志·处士》、同治《县志·隐逸》同。《葩轩集》系李硕所著无疑,光绪《江西通志》著录。同治《饶州府志》、《县志》则录归李荣庭,《通志稿》于荣庭、硕名下皆录此书,均误。
8.李泽民:诗集传、北山樵子诗集。第317页。
按:嘉靖《广信府志》卷十八有李天民、泽民祖孙合传,曰“孙泽民,十岁失怙,事母尽孝,隐居读书,号北山樵子,有诗集传于家”。文中所言诗集即《北山樵子诗集》,乾隆《贵溪县志》、同治《县志》、同治《广信府志》、光绪《江西通志》著录。《经义考》卷一一四据《广信府志》录李泽民“诗集传”一种,盖误读志文。光绪《通志》、民国《通志稿》及刘毓庆《历代诗经著述考(明代)》皆沿《经义考》之误而录之。
注释:
[1]楼钥:《攻媿集》卷97,《四部丛刊初编》第62册,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十一年,第918、922、923页。
[2]本文凡引用方志皆标明纂修年号,不另出注释来说明该方志的版本信息。
[3]彭龟年:《止堂集》卷10,《钦定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155册,第857页。
[4]朱彝尊:《明诗综》,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4238页。
[5]倪岳:《清溪漫稿》卷23,《钦定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251册,第333页。
[6]李东阳:《怀麓堂集》卷78,《钦定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250册,第818页。
[7]沈初等撰,杜泽逊,何灿点校:《浙江采集遗书总录》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4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