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分析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分析

作 者:程家琦 (泰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凤凰小学,山东 泰安 271000)

 

 
摘   要:基础教育改革呼唤班级管理模式创新,要求教育管理者能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依据现代教育管理标准重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机制。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基础环节,班主任是一级管理者,本研究从小学班主任视角出发对班级管理的创新策略展开探讨,希望推动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良性转变。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引言
相比较传统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理念影响下教育管理方式不断转变。班主任教师作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他们负责引领班级管理工作,小学班主任普遍肩负着重要的学科教学任务和班级管理任务,他们要平衡这两部分工作,保障学生健康成长、有效学习,打造良好的教育生态。面对全新的教育环境与教育管理要求,部分小学班主任教师在管理思想和策略上都转变不及时,难以突破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当前建成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需要多措并举,以创新管理理念为指引,结合管理对象的特点和学习、成长需求,加速形成人性化、高效化的班级管理模式。
一、应用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一方面,班主任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此为基础确立班级管理目标,兼顾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发展与道德品质提升。另一方面,重塑师生关系,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乐于倾听学生,对学生保持充分难度尊重与理解,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和学生交流,把握班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班级管理制度。此外,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新时期小学班主任教师应该具备专业教学能力和足够的知识储备,展示自我人格魅力,让学生信服。最后,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出发,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不再使用“一刀切”班级管理模式,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给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二、合理扩展班级管理内容
在传统班级管理内容体系基础上,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内容要不断延伸、辐射,引领学生全面发展。首先,班级管理重点的转移,从片面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向着关注学生德、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变,建立全过程管理模式[1];其次,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养成的关键阶段,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班主任教师必须充分能利用德育手段,关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与礼仪文化素养形成;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是传统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容易忽视的要点之一,心理健康发展和身体健康发展同样重要,基础教育阶段要求教育者高度关注对学生的人格塑造,密切关注小学生的行为和心理动态,及时干预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小学生能够顺利融入集体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比如重点关注班级单亲家庭学生、学困生的心理状态,班主任要多关注、多疏导、多鼓励;对班级中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关注他们的闪光点,多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比如积极心理暗示法,不要一味要求学生改变内向的性格,尊重学生保持个性的权利,打造“阳光”班级。
三、优化班级管理手段
班级管理的方法应该是灵活多变的,如何使用班级管理手段、使用何种班级管手段都取决于班级管理需求。
第一,情感管理策略。小学生正处于需要呵护、关系的阶段,而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下批评式管理、责备式管理、惩罚式管理等常用的管理方法很容易伤害小学生的感情,不利于他们的性格养成和人格塑造,为此,要求我们能够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利用情感管理策略,以耐心、爱心和真心去感化学生,主动倾听学生,帮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二,民主管理策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需求为主,遵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让学生从被管理的状态中解放出来[2]。一方面,民主选拔班干部,传授班级管理工作经验,培养班干部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班级制度制定中给学生民主参与权利,全班学生参与讨论制度内容,推动制度完善,所有同学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的意识,提高其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的自觉性。最后,班级内部实施轮换制度,行政小组和班干部竞选都进行定期轮换,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过程。
第三,个性化管理策略。面对成长环境、学习能力、兴趣特点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性的小学生,显然班级管理策略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情况,班主任教师日常工作中必须全面关注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比如在学习管理方面注重培优补差,发挥优等生的带动作用,鼓励这部分学生主动给其他学生提供帮助,并且除了关注他们的成绩,还要提醒他们在道德品行、行为习惯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四、依托互联网实施家校合作
基础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不能再“单打独斗”,与家长建立合作教育关系是转变传统教育模式以及把班主任从“大包大揽”的管理工作中解脱出来的最好方法[3]。互联网平台为家校合作关系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家长和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展开交流。班主任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渠道及时传达教育信息,针对家长展开培训,提高家长的配合教育能力,让家长及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把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此外,家长能够即时了解孩子在校学习和活动的动态,老师也能够通过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行为模式,双方“互通有无”,让教育信息沟通更有效。家长也可以在线上针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帮助改进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结语
面向新时期小学生群体呈现出来的新特点、表现出来的新需求,传统的学班级管理模式确实适用性减退。基于此,对于全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探讨是必要的,也是班主任教师最为紧迫的工作任务,要求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反思和创新策略。
参考文献
[1]郭梅霞.班主任管理方式对小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20):244-246.
[2]李娟娟.浅析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178.
[3]何君霞.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20(08):128-129.